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统计应用(一)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一个班上,有的同学主动练习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有的同学则被老师强制才会练习,另一些同学不会在课余时间做练习,而且他们的学习量也不同,这些练习作文的同学中有的一个月会练习20篇以上,有的会少于20篇,所以从以一个班抽取24名同学并取得他们最近的作文成绩,来研究学习方式与练习量对作文成绩的影响。二、实验设计与数据截图(一)实验设计该试验为3(学习方式:不练习,主动练习,被动练习)*2(课余练习量:少于20篇,大于等于20篇)的被试间实验设计,从同一个班抽取24名学生最近一次的作文测验成绩,研究学习方式与课余练习量对作文成绩的影响。(二)数据截图三、分析步骤(一)统计描述1.步骤:(1)点击Analyze→DscriptiveStatistics→Frequencies,将成绩选入右边变量窗口,点击Charts,在弹出的窗口选择Histograms,点击Continue返回,点ok确定。(2)点击Analyze→DscriptiveStatistics→Dscriptive,将学习量,学习方式,成绩选入右边的变量窗口,再点击Options,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Mean等相应的选项,点击Continue返回,点ok确定。2.统计描述截图3.统计描述结果分析:学习成绩有20个数据量,最小值为21分,最大值为40分.均值为31,0417,标准差为-0.150.并且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二)相关分析1.步骤:点击Analyz→选correlate→Bivariate随后弹出一个窗口,将学习方式和成绩选入variable窗口中,选择下面的肯德尔系数和斯皮尔曼系数选项框,再点击ok确定。2.相关分析截图3.相关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两个相关变量(学习方式和成绩)的肯德尔相关系数为:0.770>0,表示呈一定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05,应该拒绝原假设(两个变量具有相关性),即:成绩和学习方式之间相关性显著。两个相关变量(学习方式和成绩)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83>0,表示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该拒绝原假设(两个变量具有相关性),即:成绩和学习方式之间相关性显著。(三)方差分析1:分析步骤:(1)点击Analyze→选GenerallinearModel中的Univariate弹出Univariate对话框。(2)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窗口中,将因变量“成绩”选入DependentVarisble中,将自变量“学习方式”和“练习量”选入FixedFactor选项框中(3)点开左边Option按钮,选Homogeneitytest选项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选择continue返回,选择OK确定2:方差分析截图方差齐性检验结果:Levene统计量值为:0.757,对应的概率P值为:0.592,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即:认为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的成绩的总体方差无显著性差异,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3、方差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方式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a=0.05,:学习方式对成绩均值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学习量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a=0.05,所以学习量对成绩均值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学习方法和学习量的交互作用对应的概率P值为:0.731,大于显著性水平a=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即:学习方法和学习量的交互作用对成绩均值的影响不显著。(四)交互作用不显著,主要效应的比较1.分析步骤:(1)点击Analyze→选GenerallinearModel中的Univariate弹出Univariate对话框。(2)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窗口中,将因变量“成绩”选入DependentVarisble框中,把自变量“学习方式”和“练习量”选入FixedFactor选项框中(3)选择PostHoc,将“学习方式”和“练习量”选入PostHocTest下的空框中,并选择Scheffe,点击continue(4)按Option→将“学习方式”、“练习量”“学习方式*练习量”选入DisplayMeanfor下面的选项框,选择Discriptivestatistics/Estimateeffectsize等相应的选项,点continue返回,点Ok确定。2.相关截图:3.主要效应的比较结果分析(1)由于练习量与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F=2.271;P=0.132),因而看主效果的F值,分别是66.929(P=0.000),2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