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望神神气的分类及判断(二)少神:又称神气不足。表现:面色暗淡少华,精神不振,机体倦怠,动作迟缓,思维迟钝,声低少语。意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也可见于体弱者。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假神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突然出现和迅速消失两个方面。所谓“突然出现”,是指精神“好转”与危重的病情不符。如病人本来精神萎靡或神昏,突然神识清醒,欲见亲人;病人本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泛红如妆;病人本来不欲饮食,突然能食。所谓“迅速消失”,是指假神是暂时的,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出现假神的病人也多在短时间内死亡。重病好转,是病人由重而轻,由失神向得神转变。其好转不是突然的,而是逐渐的,如食量渐增,精神渐佳,面色渐润等。其中任何一项好转,都与整个病情相一致。这与假神的突然出现,“好转”与整体状况不统一,且为时短暂有着本质的区别。原理1.面部的血脉丰富,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故《内经》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望面色就可以诊察脏腑气血的盛衰。2.面部与脏腑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可以反映在面色。故通过望面色就可以了解内脏的病变。所以,望色主要望面色。色与泽的意义1.面部的颜色属血、属阴。2.面部的光泽属气、属阳。常色与病色1.常色特点:明润、含蓄。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主色: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其面色、肤色一生基本不变,故称为主色。客色:人的肤色,特别是面色,随季节、昼夜、气候等的不同,而也有相应的正常变化。2.病色特点:晦暗、暴露。一般而言,新病、轻病、阳证面色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而久病、阴证则面色暴露与晦暗并见。善色:即面色光明润泽。见于病者,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称为“气至”。属新病、轻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故称善色。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故称恶色。五色主病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络所致。1.面色淡白——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2.面色㿠白——多属阳虚证;若白光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黄色:主脾虚、湿证。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1.面色萎黄——属脾胃气虚。是因脾胃虚衰,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机体失养,面色淡黄无华而呈萎黄。2.面黄虚浮——属脾虚湿蕴。3.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青色:主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惊风。3.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致。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3.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望色十法1.浮沉: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面色由浮转沉,是邪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邪自里达表。2.清浊:清是面色清明,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是病从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3.微甚:微是面色淡浅,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由甚转微,是病由阴转阳。4.散抟: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5.泽夭: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夭转泽,是病情好转。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的异常表现来诊察病情。原理:形体与脏腑密切相应,脏腑精气充养形体,脏腑精气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可通过形体反映于外。不同的形体气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发展转归也不同。所以,望形体可诊察脏腑气血的盛衰、抗病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望形体的内容望形体质形态阴脏人:体型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阳较弱而阴偏旺,患病易从阴化寒。阳脏人:体型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俯,阴较亏而阳偏旺,患病易从阳化热。平脏人:体型介于前两者之间。阴阳平衡,气血调匀。望态,又称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望姿态诊病的原理:一是病人的动静姿态与机体的阴阳盛衰、病性的寒热虚实关系密切,如阳、热、实证多表现为躁动不安,阴、寒、虚证多表现为喜静懒动。二是肢体的异常动作常与一定的疾病有密切关系。所以,望姿态可诊察病性的阴阳寒热虚实、脏腑的病变程度和某些疾病。望态诊病的要点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静、弱、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