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教学管理学的论文(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中,课程的主要安排是课堂理论教学,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企事业管理的实践经历,他(她)所教给学生的也只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际容易脱节,对管理原理的解释缺乏针对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释不到位,结果常常是纸上谈兵。(二)教材建设落后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和国外企业经典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却因为不少高校把管理学等同于其他专业基础课,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识陈旧、案例老化、方法落后,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学习、接受和理解。(三)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落后原理课的教学最容易陷入“填鸭式”的“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或即使有也因为互动不到位而流于形式。虽然在有的教学过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为方法不佳,学生参与度低,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虽然平时成绩占了一定比例,但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很大,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又少(36学时或54学时的),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绩中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努力度、创造度、收获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四)合适的教学案例较少案例在原理讲述中的作用,相似于高等数学课的公式应用:数学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必须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练习,学生才能掌握;要让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理解透彻,也得通过多个案例的分析。但国内教材中多为理论阐述,配套的教学案例较少(多为每章或多章后附1-2个),使得课堂教学所能选择的案例内容少,纯理论讲述往往引不起学生共鸣,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收不到应有效果。二、管理学教学的发展方向(一)重新审视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管理素养的任务,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明确管理的角色认知,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协调、沟通和决策能力,拥有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意识,形成现代管理思维理念等。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目标应该是企事业单位的中层管理者。根据管理学原理,中层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三者之间的比例应该是相当的,从而决定该课程的定位:(1)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坚持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2)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实训,注重能力培养;(3)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所“教”的管理原理原则应该结合目前企事业单位的现实,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原理原则提些思考问题,让学生课外查资料寻找答案,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总结发现、自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实现这些转变,不是单靠管理学科的教授者转变理念,院校的管理者,直至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都要对此有认识,在众多部门的配合下才能保证付诸实践。例如上海市教委吸收MBA的好做法,规定应用性学科的教师必须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半年以上,并给予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给予时间与经费的支持),切实解决任课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为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在20世纪90年代海尔集团迅速发展的时候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并很快利用海尔的管理经验使红星电器厂扭亏为盈,这一经典管理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入其管理学教材中。我们在管理学教材建设方面也要向国外学习,对国内外管理学的最新理论及案例进行精心选择,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案例。另外,因为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的宽泛性,与后续的有些专业课程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因此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的讲述要做适度的调整。(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是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要提高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和教师一起为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方面可以给自觉性差的学生以学习的压力,一方面成功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现在常用有效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游戏、团队教学法等。但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要对管理理论理解到位,才能挑选到与之相适合的案例;其次,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才能挑选到时效性强、现实性强,同时又有一定深度的案例,才能达到真正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再者,对案例教学还需要特意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备而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能遵循事先的教学安排进行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