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知识(zhīshi)整合】一、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1、从题目切入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如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诗歌鉴赏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题中的“怀古”不可忽视,它交代了诗歌的题材。借助这一信息,我们可以结合以前(yǐqián)学过的怀古一类诗歌,了解诗人怀古的目的、原因,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又如2010年高考福建卷诗歌鉴赏题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题中的“访”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就是探访隐居的人。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shēnghuó),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其他诸如:2009年高考辽宁省诗歌鉴赏题《晚泊岳阳》,题目交待(jiāodài)了事件,让我们能够感悟诗人漂泊思归之情。2011年高考江苏省诗歌鉴赏题《春日忆李白》,题目既交待(jiāodài)了时间(春日),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定的人物(李白),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jiǎorán)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塞上(sāishànɡ)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按题材分类,古代诗歌有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咏史诗等,这首诗属于。2、从注释切入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难度。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1: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xiāoyè)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参考答案: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lěngluò)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201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yànquè),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答案:要点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jìngyù)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3、从意象切入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sīxiǎng)情感的事物。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jiāodiǎn),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天才与勤奋作伴成功与刻苦相连不要期待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诗实在不行。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2011年高考安徽卷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yuǎnjìn),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