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5-怎样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西安区富国小学:祖红承回想为师近十年的教学生涯,其中的酸甜苦辣、荣辱心酸、教学心得自有自己能够深深体会,孩子健康的成长历程,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老师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更是值得探讨,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我谈一点体会与反思。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时教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今,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有此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地习惯。教育疏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热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违反纪律或不遵规守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指责批评,往往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征,我常常利用正面引导、表扬典型事例、找个别谈心等形式进行教育疏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下面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如: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教育孩子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和“胸离桌子一拳”;路队、集会要做到三个字“快、“静、齐、”,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一些学生对《守则》、《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与同学交往时稍不满意却脏话连连;平时,在老师不在时又把守则、规范抛在了脑后;一些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君子动口不动手”,任由父母忙这忙那。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坐、立、走、跑、说……校内、校外尊敬长辈,团结同学、保持清洁……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之上的。如每一次的德育课,我都首先让学生做到认真专心收看道德行规或礼仪短片,并通过讨论每一条行规的要求,真正做到“明理”;然后还在品德与社会课或班会课上让学生自己排演小品,深刻领会,做到“导行”;当然真正做到还要平时的反复训练和指导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下养成的。如:行队礼的训练,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还有上下楼梯左右行走的训练等等,通过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良好的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所以,我平时总是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例如要求学生要注意卫生保洁,不乱丢果皮纸屑。我自己坚持衣着整洁,注意办公室的卫生保洁和个人卫生。每当我走进教室,如果发现课室地面有纸屑,我就会很自然地弯下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其次是要树立、宣扬学生典型。我注意对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表扬。从而让学生学有榜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老师不能一味的去强调学生必须这样那样去做,也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我们知道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有个过程。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现在的水平有时真得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过分的强压和管束也许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结果。我们为师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