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一)、复习《桃花源记》一、通假字:便要还家:()二、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2、芳草鲜美(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古义:)(今义:)4、无论魏晋(古义:)(今义:)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遂:后遂无问津者()遂迷()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5、乃:乃不知有汉()见渔人乃大惊()四、加点字解释:1、落英缤纷()2、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5、皆叹惋()6、便扶向路()()7、诣太守()8、欣然规往()9、未果()10、后遂无问津者()五、成语: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听到六、句子翻译:1、复行数十步,豁朗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七、内容探究:1、概括各段大意,归纳本文主旨:发现桃林(1段)——进入桃源(2段)——访问桃源(3段)——离开桃源(4段)——寻找桃源(5段)主旨:1、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2、桃源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生活和平、宁静;3、阶级社会,桃花源是当时人民的理想世界。4、世外桃源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寄托,对)2、第一段描写桃林景色有何作用?3、作者笔下桃源有何特点?4、桃源人为何叹惋?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处处志之”与“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这样写?十、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6、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二)复习《陋室铭》一、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二、内容理解: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三)复习《爱莲说》一、加点字解释: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宜乎众矣()4、陶后鲜有闻()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花之君子者也()7、亭亭净植()()8、濯清涟而不妖()()二、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内容探究:1、理解性填空:(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2)同《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义相同的句子是:(3)隐喻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品质高尚,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5)赞颂莲花正直又通达事理的名句是:2、菊、莲、牡丹各象征哪种人?莲:;菊:;牡丹: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5、中心思想:(四)复习《三峡》一、通假字:略无阙处:通“()”,()二、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绝:绝山献多生怪柏()哀转久绝()沿溯阻绝()三、加点字解释:1、重岩叠嶂()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4、沿溯阻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