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牛生产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11390课程名称:草食动物生产学(养牛部分)学时学分:48学分:3.0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专科)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动物遗传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学等考核要求: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3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昝林森主编,《牛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邱怀主编,《牛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草食动物生产学-养牛部分》是畜牧专业必修课程。随着我们进入WTO组织后,畜牧业发展趋势逐渐由耗粮型家畜向草食家畜转型。草食动物生产学在畜牧专业主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养牛的方针和任务,能较系统地掌握牛饲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养牛和改进草食家畜养殖工作的能力。其任务是:1)、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养牛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初步了解本门课程的研究方法。2)、介绍草食家畜在祖国建设中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3)、介绍我国人民在草食家畜养殖中的积累的富贵经验和国内外现代养殖的新技术和新成就。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草食动物生产学-养牛部分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前期的专业课是家畜遗传学、育种学、营养学、饲养和饲料学、生物统计学、繁殖学等。其特点是:跳出过去养殖学的老框框,注重生产实践,面向市埸,围绕提高动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种(育种)、养(饲养管理)、繁(繁殖)为重点,介绍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重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较强。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牛种及其品种63第三章、牛的生物学特征及体型外貌84第四章、牛的生产能力及其评定方法45第五章、牛的育种与繁殖46第六章、牛的营养需要与常用饲料47第七章、奶牛的饲养管理68第八章、肉牛的饲养管理49第九章、牛群管理与牛场经营210第十章、牛的卫生保健与疫病控制411第十一章、牛的产品及其贮存212第十二章、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应注意①必须十分熟悉教材,掌握大纲和本门课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②在一堂课堂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必须突出,在备课时必须把握准方向,设计好思路,一堂要有一条主线,规定要解决哪些问题;③课堂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应是教师,主体是学生;④要求教师要能都进入生活,要贴近生活,要贴近实际,掌握学科前沿和了解各学科的联系,应有丰富生活常识和足够理论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成功组织和上好一堂课。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1)牛的经济价值和养牛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2)我国养牛业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3)国外养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牛的经济价值;(2)国内外养牛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3.教学重点难点无4.教学建议(1)识记:牛的经济价值;我国奶牛业和肉牛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2)领会:在了解国内外养牛业发展的的概况基础上明确我国养牛业发展的方向。(3)简单应用:国内外乳牛、肉牛生产水平比较。第二章:牛种及其品种1.基本内容第一节牛的起源与进化牛种分类第一节牛种分类第二节乳牛的品种第三节肉牛的品种第四节兼用牛的品种第五节中国黄牛第六节水牛第七节牦牛第八节瘤牛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牛品种的动物学分类地位及其经济用途,掌握目前国内外优秀的奶用型、肉用型和兼用型牛的品种,了解我国优秀的黄牛品种。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目前国内外优秀的奶用型、肉用型和兼用型牛的品种。4.教学建议识记:牛的动物学分类地位;牛按经济用途可划分的类型,各种类型的代表品种。、领会:中国荷斯坦牛的培育过程;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牛对我国牛品种的改良效果;黑白花奶牛和娟姗牛的产地、主要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在改良我国牛品种方面的应用;肉牛品种(夏洛来、利木赞、抗旱王、安格斯牛)的产地、主要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以及在改良我国肉牛品种方面的应用;兼用牛品种(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的产地、主要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中国黄牛品种(南阳牛、秦川牛、鲁西牛、晋南牛和延边牛)产地与分布、外貌特征及其生产性能特点;摩拉水牛和尼里-瑞菲水牛的产地特点、外貌特征。第三章:牛的生物学特征及体型外貌1.基本内容第一节牛的生物学特性第二节牛体各部位特征第三节各种用途牛的外貌特征第四节牛的外貌鉴定第五节牛的体重测定第六节牛的年龄鉴定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牛的毛色特征,牛的一般形态特征,牛的主要生理指标和生态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