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ocx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2016年1月28日,全球调研巨头凯度集团发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51%)的中国城市居民成为了社交媒体用户,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群成为社交媒体用户的主体。近年来,以微博、微信、QQ和社交网站等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迅速发展,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思维表达方式和价值选择,研究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特征及引导策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一、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为调查当代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变化趋势以及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从学习、娱乐、交往、消费、健康、道德等方面编撰《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状况问卷》,对福建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94.3%。(一)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方便了大学生的娱乐消费需求调查显示,100%学生都使用过至少一种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陌陌、人人等,76.2%学生每天使用社交媒体1~3小时,20.8%学生使用时间在3小时以上。有的学生表示,每天一有空就会开微信,登微博,刷朋友圈,与好友约打游戏,浏览新讯息,以及淘宝购物。有的学生表示,社交媒体为他带来商机,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做微商,卖家乡特产、服装、鞋子等,收入挺好。有的学生甚至坦言“,现在生活要是没有了社交媒体会觉得焦虑,不知道要干什么。”可见,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他们休闲娱乐消费的重要工具。(二)社交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阅读与思维表达习惯在“你最经常选择哪种方式阅读”调查中,65.3%学生选择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阅读方式,只有31.7%选择纸质阅读。社交媒体上推送的各类知识,如最新资讯、科普知识、生活常识、心灵鸡汤等,满足了现代大学生快节奏阅读需要。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行业先锋等网络大V公众号,饮食、星座等生活类公众号,电影、股票等商业类公众号,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公众号,以及阅读类公众号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闲言碎语”,以及在朋友圈转发、点赞。在受访中。有学生坦言,“社交媒体改变了我们的表达方式,无需深思熟虑长篇大论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也有学生表示,“每天习惯于刷屏、转发、点赞,几乎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时间了”。(三)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工具的首选,拓宽了交际渠道在“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首选工具”调查中,46.7%学生首选“社交媒体”,远超面对面(28.6%)、电话(19.8%)和短信(4.9%)的交流方式。75.3%学生认为使用社交媒体“方便与亲友联络,增进感情”,50.3%认为其“拓展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圈,结识了更多的朋友”,37.6%认为社交媒体“减轻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孤独感”,也有13.6%学生觉得自己“过于依赖社交媒体,疏离现实人际交往”。受访中有学生表示,长时间的“键对键”交流已经让自己有点远离现实生活,反而不懂得如何与人“面对面”交流了。(四)社交媒体衍生校园“宅一族”,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身心健康等产生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校园“宅男宅女”。调查显示,62.3%学生在课余期间“宅”在宿舍上网,25.3%学生每周户外活动平均少于3小时,62.3%学生觉得自己有颈椎病、鼠标手等症状;86.9%学生看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75.3%学生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如受到谩骂和恐吓,也有32.5%学生曾在社交媒体上恶意攻击别人和散步虚假信息。可见,“宅”在社交媒体使部分学生不仅身心出现亚健康,也容易受到社交媒体上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袭。二、社交媒体行为习惯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社交媒体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娱乐生活,成为学习阅读、生活交际、消费娱乐、就业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社交媒体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一)碎片化、媒体化阅读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压力大学生已习惯在社交媒体获取即时信息、阅读公众号推送的短平快文章,这种碎片化、媒体化阅读使学生对长篇文字失去兴趣与耐心,无法体会到之前阅读纸质经典书籍带来的整体阅读感与精神体验,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阅读质量和思维能力。一些学生在碎片化信息中迷乱了双眼,不知道信息的价值何在,为了读而读,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社交平台上消息鱼龙混杂,一些别有用心的传播者故意编撰虚假信息或用渲染夸张的文章标题吸引点击链接,也有一些为吸粉而故意夸大事态、渲染情绪的文章,对一些社会经验少、容易感情用事、解读和批判媒体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引发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二)沉溺于社交媒体,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