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摘要: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头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在行为习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我们职教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键词: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德育教育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头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在行为习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我们职教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中职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一)不良的学习习惯。我校大多数中职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课堂自律能力也比较差,开小差、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不交作业;考试作弊,学习上遇到问题也不爱思考,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很少去钻研学科知识。(二)不良的文明习惯。部分中职生比较自卑,不善于和他人交流,老师上课提问也不主动回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或羞于使用礼貌语言,看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与同学聊天时,常常会出现不文明用语,甚至是不堪入耳的脏话,缺乏正确的语言习惯。(三)不良的卫生习惯。不愿意主动打扫卫生,如果不是自己值日,对宿舍垃圾,教室垃圾,校园公共场所垃圾视而不见,甚至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扔瓜子壳、餐巾纸等;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又不注意经常换洗衣物,夏天时,汗臭味特别严重。(四)不良的作息习惯。我校有部分学生不能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上课作息,经常是上课铃响了,他们还在路上提着早点晃晃悠悠地去教室,上课、做操、集会也拖拖拉拉;不能按时睡觉,有的学生甚至在管理员及班主任检查完宿舍后,还躲在被窝里通宵玩手机,导致第二天不能按时上课。(五)不良的消费习惯。目前,有很多学生消费不理性,沉迷网络购物,见到别的同学买了新鲜玩意儿,就羡慕。追求名牌从来不顾自己的经济情况,钱不够了,宁愿一天少吃一餐也要省下钱来买名牌,每月开销大,经常入不敷出。(六)缺乏安全意识。违反学校规定骑电动车、摩托车上下学,不懂交通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喜欢乱穿马路;离开学校到家后不向老师报平安,或者从家里外出玩耍也不告知爸妈去向。有的与社会闲杂交往密切,偶尔引发校园暴力事件。二、中职生行为习惯成因分析造成当前中职生存在诸多不良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这一代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在家里享受着万般宠爱,加上某些家长自身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或对孩子缺少科学规范化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或迁就孩子等,这些直接影响了孩子,让孩子慢慢变成不爱学习,不讲礼貌,不讲卫生,不注重安全等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其次是学校教育。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重视,或忽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没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此,为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埋下了隐患。再就是学生本身的原因。我校大多数中职生意志力薄弱,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我控制和调适能力欠缺,比如看到他人放纵自己过得很自在的样子就心理不平衡,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起睡懒觉,一起不学习,一起不搞卫生等。还有就是社会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社会不良风气和消极思想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误导和影响了中职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三、中职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和方法(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老师了,所以,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在这里,我觉得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才能起到楷模的作用。如果要求学生写作业时字迹要清楚,书写要规范,而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教室卫生区不得有半片纸屑,自己的办公室却都是安排学生来打扫的。试问,在这样的教学软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二)抓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其实,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比如不说粗话脏话,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浪费粮食,不抄作业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