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龙源期刊网药里炎凉写春秋作者:肖贞林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19年第05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百年来,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之下,寻医问药、解除病痛,都是寻常百姓日常生存、生活的“刚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提高,药物学研究发展为一门涉及多学科、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因而成为摆在医药生物学界人士面前的一道世界级难题。但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探索,具有攻关精神的科技工作者来从事此项工作,解开一系列的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郭慧元教授便承担起了这一重要的责任。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在导师张致平教授的指引下,他开启了从事药物化学研究的征程,长期致力于主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发,几十年如一日,埋首药里春秋,先后成功主持或参与将吡哌酸、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帕珠沙星等产品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博士生导师,郭慧元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5项,是我国喹诺酮类抗菌药领域研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对我国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郭慧元经历了“文革”时期的动荡不安,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经历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一马平川,也经历过拔剑四顾心茫然的举步维艰。但无论是顺境龙源期刊网还是逆境,他都没有一刻放松对于科学研究和业务学习的追求。“一辈子只为干好一件事”,在追求经济效益和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也正因如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全部内涵的郭慧元才更加展现出他对于科研的严谨、对于事业的忠诚及作为一名科学家的桀骜风骨。成长篇:药物化学初结缘“那年我18岁,身高1米84,算得上‘运动健将’,还代表县里参加了省运动会的篮球比赛。”80岁的郭慧元回忆起18岁的自己,恍如昨日,言语里溢出掩饰不住的雄姿英发。当年正因为他出色的身体条件和球技,学校一度想把他保送到体育学院,日后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八一体工大队。这在当时举国体制发展体育事业的背景下,是一条让人羡慕的道路,但是郭慧元却选择了拒绝。谈及原因,他表示:“我还是对化学更感兴趣,想学好化学知识,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痴迷于化学的郭慧元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甚至把所有志愿都填了和化学相关的院系,表现出志在必得的决心。尽管由于平日里训练耽误了不少的课程,但凭借着良好的学业基础和勤勉发奋的努力,在高考放榜时,最终他还是被兰州大学化学系成功录取了。1964年,经过了5年大学生涯,郭慧元面临着毕业分配。“当时的大学生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没得挑。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郭慧元回忆说,由于化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大学科,班上的40多名同学有的被分配到了合成纤维研究所,有的被分配到食品和发酵研究所,有的被分配到化工研究院,还有的被分配到石油科学院,最终郭慧元独自一人被分配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总之,没有离开自己喜爱的化学领域,郭慧元发挥“一块砖”的精神,满怀激情地踏进了医学殿堂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门,开始从事微生物药物化学研究的征程。关于微生物药物化学,郭慧元解释道:“这是研究微生物药物学的物质基础。”他用了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比喻,就好比一间住人的房子,你首先必须知道它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有承重墙,有非承重墙,有柱子,有大梁,还有屋顶、门窗等,在此基础上,如果你想改造这间房子,就要弄清楚哪些部件能动,哪些不能动,比如承重墙就不能动,柱子也不能动。药物也是如此,它是由各个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元素组合或增减,药理学性质就会天差地别。道理虽然浅显,但是药物化学本身是一门特别综合的科目,除化学以外,还要涉及药理学、生物学、临床学等许多基础学科。而郭慧元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系,纯化学类的知识掌握得很深厚,但有关微生物药物化学及其相关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知识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不懂这些的话,相关专业文献根本看不懂,研究工作便无从开展起来。所以,我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扫盲’。”幸运的是,郭慧元遇到了导师张致平教授,不仅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他请教时,张老师能够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举一反三,直到郭慧元明白为止,而且他近乎痴迷的敬龙源期刊网业精神和严谨的科研作风也给郭慧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影响其一生的楷模。“如果没有我导师的严格要求和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也就没有我后来的发展。”念及师恩,郭慧元非常动情。可惜没过多久,“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刚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