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3).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3).doc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吴忠一中郭忠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C.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D.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A.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B.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C.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B.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运用。【教学用具】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蜡烛、火柴、棋子、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小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就会发生反射;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要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让同学们自述光的反射定律后设疑:(现场布置场景)如图1所示,EF为水平地面上一小平面镜,CD为一下端有孔的不透明的墙体,A为一光源,如果小镜EF放置在水平地面的某一位置就能让光源A发出的光通过平面镜EF反射后到达B点,请问:小平面镜应放在什么位置?让几个同学演示场景并试图找到这一位置,其他同学边观察边思考: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同学们对于平面镜反射并不陌生,通过实践也能找到这一位置,但花的时间一定不少,在同学们思索过后由教师提出: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后,这将变得十分简单。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二、分组探究教师:在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常能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自己”,虽然镜子往往比自己的头要小得多,但我们仍能看清自己的脸面。其实,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设计并进行实验:让同学们参照课本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步骤和方法,利用平面镜成像装置进行探究(如图2所示),并将测量的数据或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交流与评估: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为什么要准备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可不可以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实验时为什么还要用到白纸?为什么要垂直于水平面放置玻璃板?如何放置两枝蜡烛(谁前谁后)?如何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是完全重合的?为什么要更换物体的位置做重复实验?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教师: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我们为什么却能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学生:分析、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内容“猴子捞月”来提示大家,帮助同学们分析、理解虚像的概念。教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能看清周围的物体,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引起的视觉。在图3中,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图中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我们把S′叫做虚像。(可以向学生说明,从S点射向平面镜的所有光线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后都会交于S′点,所以我们选两条入射光线就可以确定S′的位置,这两条入射光线可以是任意选定的。)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第三个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想想议议: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景物间有什么规律?大小改变了吗?真的是倒立的吗?由于学生不容易理解什么叫对称,因此,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就行:A.平静的水面就好像是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B.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距水面就越近。C.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的了。针对学生的探究情况,教师要求学生把玻璃板在纸张上的位置用铅笔划线。再用铅笔描出物、像在纸上的位置,然后用线连接物、像的位置并观察连接后的效果图,启发学生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第四个特点: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也可以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物、像之间的对称关系)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体大小相同;③像与物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