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2.1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3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xīshōu)2.4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xīshōu)2.5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吸收(xīshōu)2.6紫外光谱的解析及应用2.1紫外光谱(guāngpǔ)的基本原理可以跃迁(yuèqiān)的电子有:电子,电子和n电子。跃迁(yuèqiān)的类型有:*,n*,*,n*。各类电子跃迁(yuèqiān)的能量大小见下图:既然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即200-400nm,那么就只能(zhīnénɡ)观察*和n*跃迁。也就是说紫外光谱只适用于分析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2.1.3紫外光谱(guāngpǔ)表示法A:吸光度,:消光系数,c:溶液的摩尔(móěr)浓度,l:样品池长度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qūxiàn)组成的。对甲苯乙酮的紫外光谱(guāngpǔ)图2.1.4UV常用(chánɡyònɡ)术语助色团(auxochrome):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共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共轭(p-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大,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jiāshēn),这种效应称为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团。常见的助色团有:-OH、-OR、-NHR、-SH、-SR、-Cl、-Br、-I等。红移现象(redshift):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蓝移现象(blueshift):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向短波(duǎnbō)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使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减色效应(hypochromiceffcet):使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强带:在紫外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大于104的吸收带。弱带:凡摩尔吸光系数小于1000的吸收带称为弱带。末端吸收:在仪器极限处测出的吸收。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或吸收稍微增加或降低(jiàngdī)的峰,是由于主峰内隐藏有其它峰。(一)电子跃迁类型的影响*跃迁峰位:150nm左右(zuǒyòu)n*跃迁峰位:200nm左右(zuǒyòu)*跃迁峰位:200nm(孤立双键),强度最强(跃迁时产生的分子极化强度高)n*跃迁峰位:200~400nm(二)发色团与助色团的影响(yǐngxiǎng)紫外吸收光谱主要由*及n*跃迁贡献的。/(三)样品溶液的浓度对max的影响在单色光和稀溶液的实验条件下,溶液对光线的吸收遵守Lambert-Beers定律,即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吸收池的厚度(hòudù)(l)成正比A=Cl为摩尔吸光系数(四)吸光度(guāngdù)的加和性对max的影响A混(1)=A1(1)+A2(1)A混(2)=A1(2)+A2(2)1.共轭体系的形成(xíngchéng)使吸收红移共轭体系增大λmax红移2.超共轭效应越大,λmax值越大。C=C-C=CC1C2>C=C-C=C-C丁二烯吸收(xīshōu)峰:max=217nm乙烯吸收(xīshōu)峰:max=175nm//两个不同发色团相互共轭时对紫外光谱(guāngpǔ)的影响/1.空间(kōngjiān)位阻的影响2.顺反异构3.跨环效应(xiàoyìng)1.对同一吸收,溶剂(róngjì)极性不同,红移(兰移)效应不同。2、当溶剂的极性增加时,吸收峰的精细结构变得不明显(míngxiǎn),甚至消失。如:3.pH的影响(yǐngxiǎng)/酚酞(fēntài)指示剂2.1.6溶剂(róngjì)的选择2.2紫外-可见(kějiàn)分光光度计(一)光源(guāngyuán):对光源(guāngyuán)的要求1.所发射光应在实验光谱区;2.有足够功率,能提供连续辐射、稳定、寿命长。钨灯:用于可见光区,发光波长:320-2500nm使用波长:350-780nm氢灯:用于紫外光区,发光波长:160-390nm使用波长:190-350nm氘灯:与氢灯性质类似,只是发光强度是氢灯的三倍///1.光电管: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用为原理制成2.光电倍增管:用光电管原理相同,只是在阴阳极之间增加了几个或十几个打拿极,每个打拿极之间都加上90伏的加速电压,使阴阳极上击落的电子通过打拿极产生更多个光电子,最后到达(dàodá)阳极时,可增加107倍,从而提高了检测器的灵敏度。3.光敏电阻:用PbS,PbSe等半导体材料组成,内部在通常情况下是非导电态,光照后,电子受光能作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