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油气化探的理论依据油气的组成和性质油气流体的流动性和可变性使得油气在富集成藏之后还会发生破坏和再补充固体矿产一.概念石油的定义:“混合物”成分:以烃类为主+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相态:以液态为主,可溶解大量天然气与固态物质2.微量元素石油中还有几十种微量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其中V和Ni的含量最高),仅占石油重量的万分之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3.同位素原油中常见的稳定同位素有C(C12、C13)、H(H1、H2)、Ar(Ar40、Ar36)。衡量其大小通常用比值和δ值(千分数)表示。δ值的定义是:δ值(‰)=(Rs/Rr-1)×1000式中Rs和Rr分别代表样品和相应标准的同位素比值(重/轻)。可看出,Rs越小,δ值越小。关于稳定同位素的标准值,国际上通用氢为SMOW,碳用美国南卡州皮狄组美洲拟箭石(PDB)。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原油的同位素类型曲线间有着明显差别,能有效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石油演化等方面的问题。三.化合物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合物有两类:(一)烃类化合物1.烷烃C4以下为气态,C5~C16为液态,C17以上为固态。异戊间二烯型烷烃(姥鲛烷Pr、植烷Ph最丰富),一般认为由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演化而来。3.芳香烃石油中有:苯、萘(二环)、菲和蒽(三环)环烷芳烃以四环、五环最重要,多与甾、萜类化合物有关,属生物成因标志物。三种烃类在世界石油烃组成中所占的比例(%)(二)非烃化合物这一部分化合物在石油的重质馏分中含量较高。2.含硫化合物有H2S、硫醇(RSH)、硫醚(RSR′)、噻吩等。除上述已经分离和鉴定出的各种化合物外,石油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由多种元素(C、H、O、S、N等)组成的、结构极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因受分离技术的限制,目前对其具体的结构特征尚不清楚,统称其为沥青质。石油的馏分石油的馏分是根据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原油的炼制工艺即利用了这一原理。不同馏分的名称及温度范围见下表。石油的组分利用不同成分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的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通过在一定程序下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从而将石油分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4种成分(称之为石油的族组分)。考虑到轻馏分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误差,故在对石油组分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时,常先对石油进行蒸馏,一律去掉低于210℃的馏分,仅保留大于210℃的馏分进行分离。具体的分析流程见下图。四.物理性质1.颜色:浅(淡黄色)——深(黑色)4.荧光性这种冷发光现象由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的颜色取决于石油性质,强度则与石油或沥青物质的浓度有关,一般只要10ppm即可发光。5.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偏转面将要旋转一定角度,一般是0.1°~几度,且天然石油主要是右旋的。五.石油的分类Tissot和Welte(1978)分类方案:用三角图解方法,将沸点>210℃的馏分,以烷(石蜡)烃、环烷烃、芳烃+NSO化合物作为图上的三个端元组分,将世界上的石油分为6类。六.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中国原油性质(引自李克玉,1996)§2天然气(naturalgas/gas)天然气水合物三.化学组成天然气主要以气态的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如CO2、H2S、N2)及微量惰性气体(如He、Ar)组成。国别四.物理性质一般无色,可有汽油味或H2S味,可燃烧。1.相对密度(比重)标准状态(1atm,20℃),单位体积天然气与空气的重量之比,一般0.65~0.75。2.粘度远小于液态石油。一般在0℃时为0.0031mPa·s,20℃时为0.120mPa·s。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压的增大而增大。3.溶解性天然气能不同程度地溶解于水和油中(相似相溶原理)。标准状态下常见天然气组分在纯水中的溶解系数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化探异常化探异常和背景不同化探阶段异常所反映的油气意义不同区域勘查:区域油气勘探远景评价局部详查:局部圈闭或含油气区块的含油气性;油气田详查:边界的分布范围物质迁移和聚集的基本规律物质迁移的基本类型物质迁移的基本类型物质迁移的基本类型物质迁移的基本类型物质迁移的基本方式扩散迁移扩散迁移的特点对流迁移化学元素的移动性化学元素的移动性化学元素的移动性影响元素迁移的基本因素内因外因物质迁移对化探异常的影响地球化学场地球化学场概念的理解地球化学场介面地球化学场介面的异常表现地球化学场介面的异常表现地球化学场介面的异常表现影响介面平衡的作用影响介面平衡的作用含油气盆地和化探异常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内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决定盆地内化探异常的基本因素油气化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