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姓名:柏倩学号:712665072290年级:1203(护理)学习中心:陕西新城奥鹏—————————————————————————————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具体要求: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充分。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课程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正文:《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我的一点读后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其实在我看来每个行业其实都可以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诠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对经济学这一词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触着经济学,运用着经济学,大到世界发展、国家政策,小到我们在菜场买菜,经济学知识都能运用其中。相对来说,对于政治学大家可能会陌生一点,其实政治经济学并不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简单结合,它是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第一个方面是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选择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选择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基本适应并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后来被推向极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的总思路下,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教训的结果,这一选择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两人作出不同选择的根本原因是,同毛泽东相比,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来之不易,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的的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使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能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样首先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但作为经济活动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决定和影响着社会组织和企业运行方式,以及企业制度和结构。计划经济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形式,相应地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形成都离不开政府的意志,企业也必然成为政府的附加物。而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运用价格、工资、供求、竞争等来配置资源,社会生活和企业生产活动及企业组成的制度形式都需要根据市场意志来改变,市场的瞬息万变也要求其他各个方面与环节能服从于这个变化。随着时代的推进,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符合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第二个方面是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下面我主要就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效和经验来谈: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宏观调控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每次宏观调控都是在经济过热到难以为继时,才不得不被动地进行治理。因此,每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治”过热。而本轮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直是“防”过热,即在经济运行出现偏快倾向或过热苗头时,就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主动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这样,既控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不大起,又防止了经济增长速度大起之后的大落,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延长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2.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从增长速度看,据统计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4%;是2000年的1.96倍,提前三年实现了第一个十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在国际上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从其中增长波幅看,2002年至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9.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