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高校社会资助现状摘要: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对大学生的资助,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引发了许多学者对高等教育资助进行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从人数控制方向入手,得出高校社会资助的一些结论:资助数额的“反周期”性、公平性与资助方式的动态化。另外,基于本文的假设,内部人的控制与公平的一些关系,这是今后这方面研要注意的一方面。关键词:社会资助;内部人;外部人;反周期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自1999年实施以来,高等教育资助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特别是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对大学生的资助,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引发了许多学者对高等教育资助进行大量的研究。李红桃(2005)认为,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更容易获得贷款;重点大学比非重点大学学生获得贷款的机会更大,本科生比专科生容易获得贷款。由于助学贷款在借贷与偿还等多方面不确定性,这种信贷契约必将面临逆向选择,即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dur,glazer(2007)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也为了让社会真正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学生有机会,以维护社会的公平,这就需要对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以区别对待。以上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经过仔细分析,以上的研究,其主要对象是国家助学贷款(信贷),从国家政策层面来分析高等教育资助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本文拟以社会资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内部人理论和模型”的简单应用来简单的分析当前高校社会资助的公平、正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二、分析框架——基于人数联系的模型改进根据观察和实际经验,对“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加以修改,便成为本文的模型基础。首先做如下规定:1.视学校为理性的,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其生产函数是齐次的,其产出由申请社会资助的人数以及公平度决定,则厂商利润为:ⅱ=af(ll+lo,σ)-c(1llm-colm)f`l(·)>0,f`2(·)>0,fl``(·)0,σ2`>0,σ3`>0,σ4`0,co>02.申请者(不论内部人还是外部人)都是理性的,即越多的资源对于自己来说是越好的。我们在此取极端情形,内部人的申请总会被批准,其效用依存他们所获得的资助额和公平度:u=ui(m,σ)≥u0,u`i1>0,u`i20(2)3.对申请者的审批不能被独立的决定,即外部人申请被接受的人数严格依赖于内部人申请被接受的人数,为简化分析,再次采用极端形式:l0=rll-b,00l1的一阶条件为:=af`2(l1+l0)-m(cl+rc0+af`2(l1+l0)f`1>0(l1+l0,σ)=->0(9)结论3:由假设(理性人)出发,根据最大化原则,学校向内部人支付的资助数额应该是(9)式而非固定的m。三、结论及总结本文沿用了奥斯瓦尔德(oswald,1993)与高特费斯(gottfries,1992)的假设和模型,初步的探讨了高校社会资助及其相关的问题。同时,结合dur,glazer的观点,从理论上分析社会资助问题,撇开个人的价值取向,完全从经济人的角度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新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资助金额具有“反周期”性。社会资助者,往往是给定一个资助总额,然后统一划分等级。这往往造成一种现象,即金额数目较大的资助项目申请者或者是受益者范围较小(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金额数目一般的资助项目申请者很多,受益面也小。这就造成了与社会资助者的初衷相违背的情况。第二,社会资助的公平问题。社会资助者一般是委托学校相关部门加以实施,这就造成了第一层面的信息不对称,即社会资助的目标函数和学校有关部门的目标函数的中途;其次,学校相关部门和申请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即部门不知道申请者的效用函数,申请者不知道部门的申请的内在标准。第三,资助方式的变化。资助数额是动态的,而非固定不变的。(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550025)参考文献:[1][美]davidromer[著],王根蓓[译].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335-337.[2]沈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中的既成矛盾[j].新华文摘,2004.[3]明兴建,高善生.中国国家助学贷款两难问题的信息不对称范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