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高中化学实验点燃创新之花杜爱萍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属中学310007摘要:本文阐述了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的应用以及作用:1.转化“抽象知识”,生成“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实验设计的视角;2.关注实验“异常现象”,探究“异常本质”,注重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核心进行实际教学;3.引领“求异思维”,改进“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4.改变“评价方式”,提升“实验能力”,引导学生取长补短,促成学生不断探索的习惯。关键词: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社会背景下,让学生亲历化学物质的生成过程、对其化学性质的感官认知以及由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自然规律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阵地,是学生素质提升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1]。一个成功的课堂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2][3]。本文就教学实验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一、转化“抽象知识”,生成“演示实验”形象化是化学教学的艺术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将演示实验与教师启发讲授、学生观察思考进行融合,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感性化,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4]。图1乙炔爆炸实验装置例1:高二有机化学,知识点: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否则会发生爆炸。教师在讲解时反复强调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验纯,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只会将文字性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容易遗忘,且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点。因此笔者在讲解乙炔时补充了乙炔爆炸的实验。实验装备如图1所示:1-电石,2-矿泉水瓶盖,3-点火孔,4-一次性纸杯。实验过程:首先在矿泉水瓶盖内放入电石,然后滴入2~3滴水,快速盖上纸杯,一分钟后,在点火孔点火,结果是嘭的一声,纸杯被弹出两米高。例2:在《化学与生活》维生素一节,笔者讲解维生素C的还原性时所进行的实验方式及过程: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需要什么溶液和维生素C反应?生甲: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生乙:KMnO4溶液。生丙:碘水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师:演示实验,维生素C滴入含有KSCN的FeCl3溶液中,血红色立刻褪去;维生素C滴入KMnO4溶液中,紫色溶液立刻褪去;当维生素C滴入到含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蓝色立刻褪去。生:维生素C的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碘水褪色也可能是发生了加成反应。师: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好,我们应该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证明维生素C与I2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还是氧化反应呢?生: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是加成反应,那么无现象;如果是氧化反应,则会产生黄色的沉淀。师:演示实验,在维生素C与I2恰好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现象:产生黄色沉淀。结论:维生素C与I2的反应是一个氧化反应。实验演示是一个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启发讲授、获得结论的过程,相对于没有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演示可将知识点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强化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能够在化学课堂上给学生带来不断的惊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的期待,学习由以前被动的“要我学”变成现在主动的“我要学”,从思想上实现了“跨越”。二、关注实验“异常现象”,探究“异常本质”由于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会精心调控各种反应物的浓度,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用量的多少,以免出现实验异常,导致实验失败。但笔者认为教师在演示实验时,有时故意改变试剂用量,出现“异常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升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将实验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生实验素质得以真正提高。在例2中,学生对维生素C与碘水反应褪色到底是加成反应还是氧化反应产生质疑,教师可以调控维生素C的用量来避免出现异常。教师也可以在维生素C(过量)与碘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制造实验异常现象:生成了黑褐色的悬浊小颗粒。教师处理异常实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结论,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分析方法。例3:笔者在维生素一节课时实验异常现象处理的一个片断:师:碰到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应该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逐一排除。应从两方面来设计实验: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物质和硝酸银溶液发生了反应,过量的反应物还是产物?②用学过的方法对新生成物进行定性检验,我们可以过滤分离出黑褐色沉淀物,进行检验。生:刚才的反应液中维生素C过量,维生素C的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