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社会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社会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第页(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1社会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课前预习】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协约国;国内的阶级发动叛乱;经济.内容:农业—-实行制;工业——实行;商业—-;分配——实行制和制。影响:集中了,保障了;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⑵新经济政策背景:1920年苏俄基本结束;政策继续实施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起点:年3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内容:农业上,实行;工业上,允许私人开办,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制和制的形式,实行;商业上,允许;分配上,。特点:.作用:调动了人民的,促进了,为实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课堂探究】从列宁执政到斯大林执政,苏俄(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演变?请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分析这些政策的主要作用,并概括农业政策制定应依据的主要原则。【本课要旨】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联在国内战争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2.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随堂演练】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这两次探索活动的共同之处有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②注重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③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④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4.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5.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6.“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任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7.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A.实行余粮收集制C.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8.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影响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苏联农业集体化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赫鲁晓夫曾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推动苏俄(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形成B.赫鲁晓夫着手彻底抛弃斯大林模式的改革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起来D.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联)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10.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位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