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_校级精品课程_.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8年度_校级精品课程_.doc

2008年度_校级精品课程_.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单位公共卫生学院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层次(本/专)本科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eq\o\ac(□,√)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预防医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课程负责人牛侨申报日期2008.3.22山西医科大学教务处制填写要求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牛侨性别男出生年月1955.3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电话0351-4135029学位博士职务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传真0351-2027943所在院系公共卫生学院E-mailniuqiao55@163.com通信地址(邮编)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30001)研究方向神经毒理学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近五年来承担了本科生课程2003-2006届预防医学专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和《专业英语》,每年约20学时,人数约400人;2001-2004级临床专业《卫生学》,每年16学时,学生人数约1000人,以及2005和2006届研究生课程《高级毒理学》和《高级劳动卫生学》,每年10学时,学生人数约200人。承担了2003-2007届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的专业实习,实习的课题内容包括铝的神经毒性研究,苯并芘的神经毒性研究和1,2-二氯乙烷的神经毒性研究,五年累计学生人数约35人,负责每人的课题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和修改。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负责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材改革;作为第二承担人承担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医学教育教学系统设计。参加了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地方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参与了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中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项目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近五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铝致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30371203);AhR-CYP1A1介导苯并[a]芘致神经细胞凋亡与CYP1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30471437)和apoE基因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铝致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30671777)。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苯并芘的神经毒性–致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20051093)。作为中方负责人承担了2002-2005年中国-意大利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Allergicenvironmentaldermatosis–Preventionandtreatment。教育部博士点基金apoE基因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铝致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20050114001)。其中课题“地方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研究”(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2005年获山西省人民政府省级教学二等奖。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HongYuan,ShuchangHe,MingweiHe,QiaoNiu,LeiWang,ShengWang.Acomprehensivestudyonneurobehavior,neurotransmittersandlymphocytesubsetsalterationofChinesemanganeseweldingworkers.LifeSci.2006Feb16;78(12):1324-8(SCI收录);PaoloBoscolo,LucaDiGianpaolo,NiuQiao,MarcellaReale,MariaLuisaCatellani,IsabellaLucci,PaolaTravaglini,MaryKouri,NicolaVerna,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