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doc

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所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课程名称形象思维基础课程层次(本/专)本科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所属一级学科名称设计艺术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艺术设计课程负责人丁同成教授申报日期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六年三月填写要求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情况基本信息姓名丁同成性别男出生年月1942年8月最终学历大学职称教授开课年限03年-07年学位学士职务系主任授课对象研究生、本科生所在院系艺术设计系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通信地址(邮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主要教学工作简历196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艺术学院),1973年起在湖北艺术学院(改名湖北美术学院)任教至今,1992年被聘评为教授、工艺美术大师、湖北书画院院士,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至今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近五年主要学教学研究领域及成果在全国三十多所院校及国际、全国、省级学术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发表论文。为十多个艺术设计学院、系的客座教授。著有《电脑广告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电脑工业造型设计》、《电脑雕塑设计》、《色彩构成》等十多部著作及教材。从2002年-2007年累计200万字以上。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兵器工业出版社、红旗出版社出版。所著《形象思维基础》和《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海啸”、“印记”、“飞天”、“菩萨”、“胁侍”等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展出。2.教学队伍情况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职称学科专业丁同成男教授艺术设计潘文治男教授艺术设计辛艺华女教授艺术设计尹继鸣男副教授艺术设计李先学男副教授艺术设计丁艺女讲师艺术设计吴萍女讲师艺术设计范自立男讲师艺术设计杨先娇女助教艺术设计刘军女助教艺术设计林光女助教艺术设计岳婷婷女助教艺术设计刘思慧女助教艺术设计唐茜女助教艺术设计曹艳女助教艺术设计闵丽女助教艺术设计李明娟女助教艺术设计3.课程描述在国内的艺术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中缺少一门思维训练的专业基础课,这是与世界上先进的设计教育最大的差距。从1999年开始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增加一门新课“形象思维基础”并于2004年出版了教材,以后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过去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偏重于技巧的训练,不注重思维的训练,专业设计之间有一道不好逾越的鸿沟,使许多学生不懂得专业基础课的重要,学起来不知其所以然,而到了实际设计又力不从心。这正是我们与国外先进设计教学的根本差距。课程内容的确需要不断地更新。这一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加强思维训练、加强形象和色彩的创造、想象、审美的训练。在众多的文化现象中体现民族精神与现代感。这就是编写该教材的指导思想并且在教学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本课程教学里试图通过一种新的思路:具象到抽象、文字与形象、概念与形象的转换,形象组合、形象的变化,发散思维与联想、灵感思维与超前思维等,用实例来说明形象思维的方法,训练设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上比较好操作。创意来自思维,而思维也是要经过正确和大量的训练才能活跃而富于创造性。故使用这种教材教学,学生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会有明显的进步。几年来已有38个班本科及以上1296人学习过本课程,并有师生100多幅作品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主编亦为该课程的负责人及主讲教师。课教学内容1、课程定位:《形象思维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艺术设计系的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也是本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2、课程目标:本课程是涉及艺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在专业基础课中加强思维训练、加强形象和色彩的创造和想象训练,来挖掘学生的设计灵感,达到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的目的。本课程的重点是从具象到抽象及形象与文字的转换、概念与形象的转换,难点在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能够运用提炼形象元素进行设计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3、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第一部分,形象:研究从具像到抽象,16-20学时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