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财政视角下高校负债的成因分析摘要: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教育资金的短缺成了困扰高校发展的一大难题。高校纷纷选择了以举债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一做法却使部分高校陷入了巨额债务的困境之中,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综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从财政视角下对高校负债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当前高校负债经营的主要原因。关键词:高校扩招高校负债财政收入一、引言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家采取了快速扩大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政策,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61.8万人,高校的毛入学率从9.8%提高到24%,实现了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然而,扩招使得原有教学资源趋于紧张,为保证高校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由于国家财力的限制,各高校纷纷向银行举债谋求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认为,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有500亿元,其他大部分是通过贷款、少部分通过收费来解决的。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高校负债近2635亿元之巨,远远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我们不得不反思,高校负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化解债务风险。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分析高校负债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二、高校负债的直接原因:高校扩招不难看出,造成我国高校负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高校的大幅度扩招。根据1999年至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增长比率及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比率这两类统计数据可知,自1999年全国扩招起,普通高校对教育经费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见表1。下面对二者进行完全量化的实证分析。假设全国高校当年的实际招生增长比例与上年度高校负债呈正相关关系,令“当年教育经费增长”为因变量y,“下1年招生人数增长”为自变量x,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当年教育经费增长比=a+b×下一年招生人数增长比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拟合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取置信度为95%,表2所示为模型的拟合优度情况,即回归统计。模型中的相关系数r为0.874741,判定系数r²为0.765171,修正后的判定系数为0.735818。表3是方差分析表,是对整个模型的检验结果。从分析的结果课件,所拟合的回归模型值f为26.06739173,p值为0.000923。因此拟合的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由于该模型只有一个自变量,所以对模型的检验就等价于对回归系数的检验。表4中给出了常数项和系数的检验结果,进行了t检验。由表4可见,常数项和自变量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其p值与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相等。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r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假设成立。回归方程为y=16.1689+0.462639x。这一结果表明,当年的招生人数增长与上年的教育经费增长呈现出较强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以得出结论,高校扩招是引起教育经费支出大幅增长,造成高校负债的重要影响因素。三、高校负债的根本原因:财政投入不足目前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发达国家为9%,欠发达国家为4.1%。而我国在2009年也仅有3.59%。财政拨款根本无法适应高校快速扩招的需要。高校要满足发展的需求,只能向银行贷款。1.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低,是制约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2009年为例,当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4%。根据惯例,与此对应的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应为3%。然而,中国却有其特殊性:政府手里的钱,除了正常的财政收入之外,还有大量的预算外收入。据周天勇估算,2009年社保收入参照2008年的1.3万亿元、收费和罚没收入大约1.5万亿元,仅这几项政府收入就近十万亿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这个算收入占gdp比重为29.82%,此时对应的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应为4%-5%。但09年却并未实现。2.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主要经费来源单一也是导致经费不足的原因。根据《高等教育法》,国家应是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政府的财政拨款应成为高校教育事业费的主要来源。从经费构成来看,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在扩招初期增量比较大,但其所占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和其他经费总体成上升趋势,但所占份额十分有限;社会捐赠经费所占比例较小,且呈递减趋势;而学费和杂费不仅绝对值增大,而且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除了财政教育性经费和学杂费收入,其它渠道筹措的资金都还不足以支撑高校在大规模扩招中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学费水平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民众的付费能力,提升空间极小。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学生缴费空间已到底线,高校自身积累只能维持再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筹资模式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