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1月15日在延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延吉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哲学各位代表:按照上级提前换届的要求,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本届政府任期以来工作回顾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四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四年。四年来,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经济发展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跨越,提前一年完成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2005年重返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名列第93位,是吉林省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6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86亿元,比2002年增长54.8%,年均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7.5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1:42.6:55.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比2002年增长97.4%,年均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5.22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2户,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7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比2002年增长83.7%,年均增长16.4%,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2亿元,比2002年增长99.3%,年均增长18.8%。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亿元,比2002年增长56.4%,年均增长11.8%;旅游收入完成4.15亿元,比2002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19.1%。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75亿元,比2002年增长43%,年均增长9.3%;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950公顷,粮经比例从2002年的47:53优化到35:65。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6.82亿元,比2002年增长60%,年均增长12.4%。——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开放持续扩大。国企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共转换职工劳动关系8409人,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8193万元,偿还职工各项债务2亿元,盘活国有资产3.6亿元;铝业集团、三道煤矿等改制难度大的企业重新启动,企业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继续扩大。预计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14.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98户,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3.59亿美元,其中出口累计完成2.52亿美元。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预计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5亿元,比2002年增长222.5%,占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开发区入驻企业达到125户,比2002年增加93户。——城市建设与管理卓有成效,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发展格局更趋合理。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已经出台。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投资约6亿元,完成布尔哈通河综合治理、中环路一期、污水处理厂一期、河南街公铁立交桥、烟集河回水堤生态坝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6.5亿元的集中供热工程实现630万平方米的供热,减掉288座烟囱,有效控制了冬季大气污染;新建改造人民路等76条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43.2公里;完成172.1公里乡村公路,“延三”公路和“安汪”公路延吉段竣工通车,“村村通”率达到100%。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拓展为222.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7.2%,绿化覆盖率达到2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5平方米;城市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市城市路灯达到6217盏,公厕达到215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4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拆迁率达到100%,当年回迁安置率达到74%。城市管理富有成效。加大行政执法和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对城市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治理,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42000个,新安置就业人员33600人,134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4600名“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