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论语》的经典成语.docx
上传人:是立****92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源自《论语》的经典成语.docx

源自《论语》的经典成语.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源自《论语》的经典成语源自《论语》的经典成语篇11、教育方面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2、为政方面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祸乱就发生在内部。【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待价而沽】【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欲速不达】【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一言兴邦】【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3、修养方面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见贤思齐】【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三省吾身】【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当仁不让】【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杀身成仁】【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文质彬彬】【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4、处事方面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成人之美】【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既往不咎】【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过犹不及】【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三思而行】【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反复考虑后再做。【无所用心】【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察言观色】【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5、感悟方面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行“仁、义、礼、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后生可畏】【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