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面积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室物品的要求,让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语言。如: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要纠正为“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二、新授: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将课本封面与铅笔表面比大小的要求。先让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重点说出是怎样知道的。2、比较两个长方形纸片的大小。按课本要求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的纸片大。3、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得不准确,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价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看法的机会。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长方形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纸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纸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三、比一比:1、第1题: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后比较,可用实物代替。第2题: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先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然后鼓励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2、交流比较的方法,可分为两个环节:(1)、学生个性化比较方法的交流。边交流边讨论能否得到一定的答案。如果学生中出现了平均分成小方格的比较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堂上这一难得的生成资源,让其他学生试着做一做;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让学生试一试。可进行必要的指导,如两个图形平均分的方格必须一样大小。(2)、交流平均分成方格的比较方法。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3、对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课堂上大家想出的比较方法,然后提出教材上“说一说”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四: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和自己个性化的表示符号。第二题,是稍复杂的借助方格对图形大小进行比较的练习。重点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同桌合作中,经历自己选定测量单位、对课桌表面进行测量的过程。2、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3、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与比较,了解测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结果(测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教学重点:会用自己选定的测量单位测量一些简单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具准备: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纸、直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谈话。引出学会测量和计算面积是一些实际工作的需要。二、新授:1、老师提出测量的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几种正方形纸中自己确定一种作为测量单位,并同桌合作开始测量。2、交流、整理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交流选用的测量单位、测量的方式与结果。同时,把不同测量单位测量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三、议一议:1、分析大家测量的结果。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正方形的边长越大(测量单位越大),测量的结果(正方形的个数)越少。引导学生反过来说一说。2、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同一种正方形纸再测量一次课桌面,或测量凳子表面等。让学生体验在统一的测量单位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四: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用相同的测量单位测量自己的学习用品。学生测量的结果会有不同。第二题,用数学课本做测量工具,测量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面积。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再测量。可分组进行。第三题,用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给定图形的面积。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五:问题与讨论:可先小组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六、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