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齐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崔玉美备课时间:2012年3月3日星期五审批人:使用时间:2012-3-5编号:004学生姓名:执教人:崔玉美班级: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型:新授学法指导:诵读与欣赏相结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2、分析理解肖像描写及所用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3、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为学习重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为学习难点;【轻松预习】轻松预习】一、了解作者——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二、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他的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又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他在82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他的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忏悔录》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其中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教二备栏学学笔栏师次课或生习记自学指导提纲:自学指导提纲:1、校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读一读,、校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重点字词理解提示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教师二次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整体感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理清层次脉络。整体感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理清层次脉络。)1、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请同学们细致地阅读一遍课文,相信你一定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吧。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的特点。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重点描写其。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第4段,写托尔斯泰。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第6段,写托尔斯泰。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第8段,写托尔斯泰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2、尝试着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层意。备栏学学笔栏课或生习记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四.阅读课文,根据要求摘抄相关的语句。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胡子:眉毛:须发皮肤眼睛文字批注的形式通常有三种:眉批,即批在书头上;旁批,即批在句子旁;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试从课文中再找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用“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