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如灵****姐姐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石嘴山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出题人景永红一、单项选择(45×2分=90分)凌日是一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A.金星与火星B.木星与土星C.金星与木星D.火星与土星2.下列行星中能发生凌日现象的是()A.水星、土星B.金星、木星C.火星、金星D.水星、金星【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金星与火星,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凌日只有当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才会出现,公转轨道处于太阳与地球公转轨道之间的行星只有水星和金星,因此能发生凌日现象的是水星、金星,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八大行星及运动特征: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北极上空看,各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全球降水均减少,旱灾更加频繁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4.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现象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A.波浪和洋流的运动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C.植物蓬勃生长D.背斜地貌的形成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耀斑和太阳风B.黑子和日珥C.耀斑和黑子D.太阳风和日珥【答案】3.A4.D5.C【解析】【3题详解】“白太阳”现象即无黑子现象,太阳黑子数量少说明太阳活动处于低峰年,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均较弱。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①④正确;太阳风活动弱时,由此引起的极光活动也较少,②错误;地球气候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有相关性,但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故全球降水都减少的说法错误,③错误。故选A。【4题详解】背斜地貌形成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D符合题意;波浪和洋流的运动与风有关,而风形成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A不符题意;我国夏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B不符题意;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C不符题意。故选D。【5题详解】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6.化石和地层具有紧密的联系体现在()A.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B.不同时代的地层可能具有相同的化石C.地层及所含化石有助于研究古地理环境D.地层由老到新所含化石是陆生到水生生物的更替【答案】C【解析】【详解】化石对研究地球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层及所含化石有助于研究古地理环境,C正确;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复杂,A错误;化石与地层在形成时间上具有一致性,不同时代的地层可能具有不同的化石,B错误;地层由老到新所含化石是水生到陆生生物的更替,D错误。故选C。7.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高级智慧生命,出现在()A.晚古生代B.早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新生代的第四纪出现了人类,实现了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D正确。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晚古生代出现两栖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ABC错误。故选D。为增加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科学家们曾在北印度洋上举行一项“打穿地壳与地慢边界”的钻探活动。完成下面小题。8.“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A.软流层B.岩石圈C.莫霍面D.古登堡面9.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变化B.物质形态的变化C.化学元素分布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答案】8.C9.A【解析】【8题详解】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是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界线,其中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故“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