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酒钢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doc

酒钢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酒钢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命题:陈志银审题:寇俊臻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其中Ⅰ卷选择题50分,Ⅱ卷非选择题50分。2.书写务必保持清楚、规范、整洁。不得在规定区域外答题,否则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封建制度下国家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特征,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2.史载:“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是为了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3.《史记》记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城镇人口不断增长B.手工业非常发达C.交通运输业发展D.都市商业的繁荣4.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C.“废井田,开阡陌封疆”D.制定连坐法,实行户籍制度5.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这主要表明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B.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走向一致D.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需要重新解读6.秦朝有人赞秦始皇:“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有一统,自上古以来所未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杀人如狗彘”。明朝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但不可否认,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A.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C.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D.推广郡县制,严格控制地方7.《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B.肯定秦朝废除分封制的作用C.秦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D.指出了秦朝灭亡的根源所在8.“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9.《后汉书·东夷传》记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上述材料表明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B.辰韩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C.秦朝语言中已有外来词汇D.秦朝的疆域可以东达大海10.余秋雨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对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A.汉字的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B.秦朝官方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C.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D.《兰亭序》是唐代行书的代表作品1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说:“耕锄不以水旱息工,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B.应当抓紧时间进行耕作C.改革生产工具和技术D.如何选种、浸种、施肥1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发达,而科学理论成果却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科举考试只注重考查儒家学说C.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家缺乏理论研究传统13.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相权的重要进步14.武将专权、拥兵割据是古代历史上威胁中央集权的突出问题。北宋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是A.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B.建立府兵制,避免将帅拥兵自重C.设都司,管理地方军队D.实行募兵制,明确兵将隶属关系15.据《辽史·刑法志》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实行蕃汉分治的政策B.保持契丹的民族习俗C.采取民族分化的政策D.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16.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绕。”诗中描绘的历史现象是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B.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