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串联》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阻的串联》教学案例.doc

《电阻的串联》教学案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阻的串联》教学案例高淳县沧溪中学吴冬凤“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综合实验,实验的技能要求高,是电学实验的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用“伏安法”测单个电阻的实验技能之后,我们能不能继续用“伏安法”来测出串联电路中两个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伏安法”的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本节课注重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监控下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生动活泼的探究求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出示一只5欧姆和一只10欧姆的电阻后,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要把两只电阻串联起来,那么,串联起来的两只电阻的总电阻比每只电阻的值大呢还是小?也就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能否作一个“科学猜想”?(学生分组讨论)有的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有的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成正比;有的说,各串联电阻越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也越大;也有的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等等。(教师不表态)〔点评〕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中的现象,使学生推测或设想可能的答案。这一环节把教学的基点定在发展思维和培养素质上,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试着像科学家一样提出假说,启迪了思维。二、引导启智,设计方案为了找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设计出一个研究上述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启发:可用等效替代法或伏安法。学生讨论后,提出方案的有:1.把两个已知电阻R1、R2串联起来,用能够直接测量电阻的仪器来测出它们的总电阻R,比较R和R1、R2的关系。(教师提示:直接测量电阻大小的“欧姆表”或“万用表”是我们以后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测量器材。)2.把两个已知电阻R1、R2串联起来接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值I;再把两电阻取下,接上电阻箱,调节四个旋盘,使电流表的值与前次的I相等时,读出电阻箱的阻值R,把R与R1、R2比较。3.把两个已知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它们的总电压U,用电流表测出电流I,用欧姆定律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U/I,再用R与R1、R2比较。经过讨论,确定第3种方案为我们的实验方案,并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按这种方案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每小组已备好器材)。〔点评〕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进行研究,设计出什么方案,包括选择以至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手段、程序,头脑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这方案的设计正有利于诱导特长教育的发展、激发创造欲望的开发。在这生动活泼、各抒己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个性得到了发展,从而调动了学生潜在的勇气和胆识。三、实验操作,思维探索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索这一关系时,指出实验中观察及注意之点:①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是断开的;②注意识别电池的正负极;③对电压表、电流表要注意接线柱的“+”、“-”及量程的选择;④正确读数。(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回辅导,重点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及两表的正确读数)〔点评〕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在“做”科学中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的大门,向着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学生亲自实验,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在这个别化和分层递进的操作中,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学习的策略,他们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促进了个体功能的发挥。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请几组学生把他们所测的数据进行投影,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知:R总=R1+R2,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引导学生:从这个结论看,上面的“猜想”的课题得到了验证,但科学的理论要经得起检验,其他电阻又是怎样?现换用R1和R2再做实验。学生重作上述实验,依照刚才的表一来设计表二,自己分析数据,得出结论:R总ˊ=R1+R2〔点评〕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出结论。与传统教学中的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做的演示实验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知结果来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五、运用迁移,深化认识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师生共同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个电阻之间的关系:R=R1+R2。强调:理论推导仍然有与实验相同的结论。引导学生用“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实验结论。总结:1.提问:今天所上的课是以怎样的程序来进行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即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根据猜想设计方案,动手观察探索,分析数据,抽象出结论,再用理论知识加以说明。这种方法对我们将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大有好处。〔点评〕教师组织学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