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课堂中孩子的疑问?-由案例引申的反思.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怎样解决课堂中孩子的疑问?-由案例引申的反思.doc

怎样解决课堂中孩子的疑问?-由案例引申的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怎样解决课堂中孩子的疑问?——由案例而引申的反思黄家音案例1:在音乐课上,学唱一首英国歌曲《欢庆新年》(39页)。在我们已经学会唱乐谱后,正要准备教唱歌词时,突然有一位男生问:“老师,为什么歌曲的歌词中第3段才唱‘新年来到’,而不是第1段就开始唱‘新年来到’呢?”我想这个孩子已经快速的看了一遍歌词内容,但是只是从歌曲的表面词意进行浏览,并没有真正理解歌词大意。其实在第一段的歌词中就已经提到“圣诞”这个词语了,我猜这个孩子可能只是认为新年是中国人过的“春节”,并没有意识到“圣诞节”也是外国人的新年。于是,我就对孩子说:“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有问题就大胆的提出,你真棒!”我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马上指出他没有真正理解歌词大意。而是先表扬孩子爱动脑、勤提问的好习惯,然后再委婉的对孩子和全班学生说:“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歌词,看看歌词中有没有提到‘新年来到’的意思呢?”全班同学就开始朗读歌词……读完歌词的时候,学生们就已经发现第一段歌词中提到“圣诞”,于是我就先让学生谈谈圣诞节到底是什么节日?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孩子们从圣诞节谈论新年,从新年谈到到了中国人喜欢过的春节,然后又从春节谈到外国人的圣诞……经过讨论大家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外国人的圣诞节就是他们过的“新年”,当然那个孩子也明白了。于是我再次提出:“第一段歌词有没有“新年来到”的意思呢?”孩子们抢着答“有”“圣诞来了!”……弄明白歌词的大意后,孩子们开心地唱起《欢庆新年》……。反思:面对学生的疑问,我用的是“顺势延伸”的方法,我认为这个时候用是最恰当的,这样的处理过程显然可以让课堂轻而易举地上出一个小高潮,也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假如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上而不给予即时引导,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对音乐学习产生误导。所以,关注课堂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我们要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把“节外生枝”变成了最佳的的“教育契机”。案例2:在音乐课中,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33页),当同学们翻开书,而我正准备范唱时,突然有一位女生大声问:“老师,那个三角形的符号是什么意思?”我听到了孩子的询问的声音,并没有因为这个孩子没有举手问问题而责怪她,而是为孩子已经学会看谱了而感到高兴。于是,我就对她说:“你真棒!能发现自己不认识的音乐符号,就大胆的问,说明你观察很仔细!”接着我对全班说:“那么就请大家认真听老师唱一遍歌曲,然后请你们来分析分析这个三角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好不好?”“好—”同学们都竖着耳朵听我范唱……听完范唱,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符号的作用,他们抢着回答“老师是表示要唱的跳跃点”“音要唱得短促些”……我说:“大家都说得对,看到音符上有这样的符号,就是表示我们要唱得短促和跳跃。”然后又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个符号的名称吗?”学生:“不知道”老师:“请你来给这个符号取个名字吧!”学生:“跳跃记号”“跳音”“短音记号”……最后,老师公布答案:“原来这个符号叫做‘顿音记号’”……反思:面对课堂上学生发现问题就好奇提问,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孩子在自己探索问题,这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我们做老师可一定要好好保护孩子的这种行为。不要因为打乱了原本设计的进度,而对孩子的好奇提问‘置之不理’,这将会扼杀孩子对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当我碰到孩子的提问时,我首先会表扬这个孩子发现问题的行为,接下来,我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这个‘三角形’的符号叫什么,是有什么作用的?而是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听和辨,自己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后孩子们终于认识了‘顿音记号’,并知道了它的作用和唱法。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是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指导而已。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是很有效的!当然,在课堂中要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老师都要应付过来,这需要我们做老师的要不断学习,不断的研究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才能积累出深厚的基本功!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