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多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独:只译文: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陶渊明《饮酒》赏析●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波纹,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译文: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贯通益:更加植:立亵玩:轻慢而随便的玩弄.亵:轻慢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的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轻易的玩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谓:认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噫:叹词,表示感叹鲜:少宜:应当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喜爱,象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喜,当然人数就很多了。分析文章1.作者在本文描写了几种花,作者独爱那种花1.作者都喜欢莲花那些方面?2.作者爱莲花,只是喜欢它的外形吗?从”莲,花之君子者也”中我们看出莲花是君子的化身.点明了文章的主旨.3.那莲花这些特征分别对应君子什么品质?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那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的”君子”具有那些美好品德?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不贪图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4.本文以花喻人,三种花分别比拟那三种人的生活态度?1.莲比拟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2.菊比拟隐士孤高冷傲,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牡丹比拟贪图富贵者.追逐名利的生活态度5.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提到菊花和牡丹?用菊花和牡丹衬托出莲的高贵品质(衬托就是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对照,使事物更加鲜明的一种写作手法.)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逸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采取了消极避世的态度,这是正面衬托莲直面现实,保持高洁的人生态度牡丹浓艳富贵世人甚爱,表现其贪图富贵趋炎附势,是从反面衬托出作者高尚的情操晋陶源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莲6.你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如何评价?写出了隐士越来越少,知音难求的感慨,批评了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突出了中心7.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以花喻人,赞美君子,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同时也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的风气8.第2段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排比反问对比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正直、威武不屈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的句子:香远益清5.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端庄,清高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夺名利的世态,不明说而讽刺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高度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9.本文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0.慨叹世上知音甚少的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从正面衬托莲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12..从反面衬托莲的句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本文在写作上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2.文章结尾改变“菊—牡丹—莲”的顺序,是疏忽还是别有用意。这样安排旨在以爱莲人数之少,来衬托爱牡丹的人多,鄙弃逐名夺利的人,形成鲜明对比3.根据要求填花名:(1)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