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给高考命题工作的谏言真正优秀的试题,是既能照顾学生能力的考查,也能给学生产生很好的德育震憾,还能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体验身临其境的愉悦。为何近些年的上海题总能带给各界的交口肯定,主要是因为上海题的命题者紧扣时代主旋律——活(知用交融)、新(致力创新)、亲(贴近学生)、变(形式丰富)、热(关注社会)。同上海题相比,全国各地的高考题明显滞后十年。为什么高考改革墨守成规的力量这样大呢?笔者认为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结合2006年的广东历史高考的命题,笔者对高考命题原则进言如下:1.形式多元化事实证明,呆板而严肃的面孔必是高考试题批评如潮的根源。符合时代发展的试题必然是不拘一格,勇于创新,让国考这样选拔性的考试阐释社会创新的主题与时代潮流。因此高考命题要重在形式丰富,结构灵活,题型多维,如信息归纳题、数据分析题、情景再现题、史料钩沉题、观点论证题和热点链接题、史识展现题、学科跨越题、产品制作题、调查报告题等开放动态的题型。2.情境新颖化试题的情境处理是新课标的要求,对知识情境的变换丝毫不会改变考查历史的信度,今年广东综合卷考“北伐战争”的知识点,以夏令营的情境命题,给人耳目一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情境题就是把考试转变为发挥人的能动性以及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把学生的“发现”能力通过新情境提炼出来,展现他们富有个性的能力。考试要尊重学生的体验,使考试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愉悦的过程。3.生活现实化现实的东西才能激化学生内在的欲望,才能促进他们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我重申我们的高考不是为国选择史学研究人才,而是选择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要让学生走出书斋,放眼社会现实,如果我们不适当地把试题组合成与生活贴近的问题,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步入到纯历史的怪圈中,象今年第26题,就是明证,这道题学生的得分肯定不会很好。4.情感人文化新课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基本指标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如爱国守法、诚信善心、关注社会、自信自律、乐观求进、社会责任等等。试题要体现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自尊自强的内化,对挫折困难的积极面对,以及塑造独立宽容、拼搏求进的个性品质。学生通过高考试卷的解答,实则进行了一场无形的人文熏陶。高考必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实际上是融思维品质、人文素养、社会价值等方面于一体的综合考查。5.结构革命化高考的特点之一是选择性,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考定位的重要关键。据笔者的理解,人才的选择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只有这样,这些人才才能有顽强的生活能力,有尊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参与社会发展的素质。因此,考试结构不能老是微变或者不变,这显然是有悖于时代发展的。我们现行的考试结构虽然加大主观题的份量,这还不能反映我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择观,我们可以大胆地改革,如选择题可充实背景材料,可选用古今中外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文章作背景材料,将札记似的结构搬到试卷中;还可把大量图片资料引进试题;主观题中还可让学生发挥更多的思维空间,如小论文的撰写、对联创作、诗歌咏史、军事模拟、史海哲思等等。把高考的学术化冲淡,增强趣味性与人文性。还可弄点附加题,突出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为主要特点。笔者深恶高考试题的“繁、难、偏、旧”,极希望高考改革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此文出发点绝不是全盘否定命题者的探索,他们为此作出的劳动艰辛,作为一线的教师是自然明白和理会的,但为了高考改革,更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我觉得有责任一吐为快,目的是能给高考命题者一份诚恳而实在的谏书,促进高考改革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进程。2007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选择题:剑走偏锋网络、报刊对高考试卷评析如潮,而对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也是褒扬有加,说什么“注重考查学生能力”“注重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注重知识迁移,突出能力立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并在反复探究之后,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武林当中常用的四个字—“剑走偏锋”!2007年全国文综卷I历史选择题颇显怪异,具体体现在“三非”“三无”“三超”上。“三非”是指“非主干,非大纲,非现实”的史实大t入题。按理说,选择题一改以往小专题的形式后,可供选择的灵活性更大。然而,12个选择题除14题“八旗制度”、21题“粮食生产状况”、22题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外,其余各题都是非主干知识。其中15、16、20题是课文楷体小字部分内容,“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扩展或分析”(引自教材扉页“说明”栏),严格说不属于大纲要求的范畴。12题帝王的溢号,19题赫德路的考查,是非现实的内容。我们提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可供探究的东西太多了,学生不可能把每一个历史事物都研究的那么透彻,就拿溢号一题来说,古代帝王大多有“庙号、溢号、年号、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