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成果.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9 大小:3.7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成果.doc

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成果.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成果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标准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323076439"第一部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AGEREF_Toc323076439\h1HYPERLINK\l"_Toc323076440"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PAGEREF_Toc323076440\h1HYPERLINK\l"_Toc323076441"二、招生对象、学制、学历层次PAGEREF_Toc323076441\h1HYPERLINK\l"_Toc323076442"三、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PAGEREF_Toc323076442\h1HYPERLINK\l"_Toc323076444"四、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PAGEREF_Toc323076444\h2HYPERLINK\l"_Toc323076445"五、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PAGEREF_Toc323076445\h2HYPERLINK\l"_Toc323076447"六、运行与实施PAGEREF_Toc323076447\h10HYPERLINK\l"_Toc323076450"第二部分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0\h16一、HYPERLINK\l"_Toc323076451"《国际商务入门》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1\h16二、HYPERLINK\l"_Toc323076452"《企业及其环境》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2\h35三、HYPERLINK\l"_Toc323076453"《商品生产与采购》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3\h48四、HYPERLINK\l"_Toc323076454"《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4\h59五、HYPERLINK\l"_Toc323076455"《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5\h77六、HYPERLINK\l"_Toc323076456"《国际市场开拓》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6\h91七、HYPERLINK\l"_Toc323076457"《外贸跟单实务》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7\h106八、HYPERLINK\l"_Toc323076458"《外贸单证实务与实训》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8\h120九、HYPERLINK\l"_Toc323076459"《综合进出口业务实战》课程标准PAGEREF_Toc323076459\h134第一部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一)专业名称:国际商务(二)专业代码:620305二、招生对象、学制、学历层次(一)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二)学制:三年(三)学历层次:专科三、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一定的商务谈判、函电处理、合同签订、单证制作等专业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从事进出口业务中,参展宣传、寻找客户、贸易磋商、签订合同、组织履约、核销退税、处理争议等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服务江西外经贸发展为己任,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根据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预测分析,以国际商务专业所对应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的能力需求为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手段,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和企业实际顶岗相结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进实际外贸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课堂,将外贸实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业务课程学习中,体验岗位,进行生产性实训;引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尽可能实现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