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初步探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初步探讨.doc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初步探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初步探讨宜黄县中港中心小学黄文良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记得在村里小学上学时,每课都会要朗读,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读书要整齐、大声、有感情。前两点,我们全班努力一下还是能做的,可是有感情朗读,我真的是困惑了,什么是有感情朗读?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朗读?老师没有说,也没有示范给我们听,那时候也没有多媒体,也就无从效仿。如今身在农村中小学一线从教十余载,深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缺失。特别是在村校,学生基本不会朗读,他们的朗读只能算是念,如同嚼蜡,枯燥无味,令人生厌。依据本人经验,归纳起来,农村小学生在朗读方面有如下不足。1、在单独读的时候只会念,一个字一个字的念。没有词、短语、句子的意识。我接手过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因文章中有插图把句子隔开了或者书的中缝把字夹住了,学生居然能半句半句往下读,有头无尾也好,每行少两个字也好,都不管。后来我不得不让学生把包书的夹子拿掉,以免书中缝有字被夹住。2、在齐读时只会唱读,扯着嗓子喊,后面带个长长的尾巴。比如“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读成“春天来啦~~~~小树发芽啦~~~~”。3、读时没有轻重缓急,全文句句一个调,全句字字一个调。用个简单的对话为例:老师问:“今天谁没有来上学?”李平平说:“吴强今天没来上学。”读画线句子时,“吴强”应读得丰满、清楚,并略带停顿,以突出是“吴强”没来,不是别人。而农村小学生读起来平均用力,无所强调。4、朗读毫无感情可言,最基本的,喜时轻快,悲时沉重,赞时激昂,他们也是不懂的。二、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对策因为农村学生生活教育环境的限制,要求把他们培养成朗读高手也不现实,但是最少可以训练他们能“读”课文而不是“念”课文,能训练他们的在读中有所悟、有所感,能让他们乐于读而不是害怕读。如何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面方入手。1、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老师还不会读吗?其实在农村小学很多老师是不会朗读的,本人就是其中一位。因为我们上学时受到当时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朗读能力没得到很好的训练,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听观摩课,看名家上课视频,欣赏名篇诵读等,都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途径。另外每上一篇课文,自己必须先把课文读好,可以说把课文读好了,课就备好了一半了。2、教会学生读词和短语语和短语必须一气读完,杜绝学生读词和短语时的拖拉现象。首先在教生字生词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读快,不能拖读或唱读。其次,正确训练学生轻读,读叠词、带“的得地”的短语及其它带轻读的词时,轻音要又轻又快。比如“放学的时候”,要一口气直接读到“时候”,而不能读成“放学的~~时候”。3、给句子划分节奏划分节奏可以培养学生的句子意识,以免读到哪里是哪里。初始,以词、短语为基础划分节奏,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后以句子主干为基础划分节奏。例如: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在学生完全没有朗读基础时,可按词划分节奏: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样划分必然会读得较散,但可以纠正学生一字一顿读的坏习惯,当学生有了词的意识后,可按句子主干划分节奏: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4、养成良好的朗读和听读习惯一到齐读,老师总是会要求学生声音响亮,一提到响亮,学生就放开嗓门喊。这种齐读,读的人累,听的人更累,何谈有感情朗读?为了纠正这种不好的朗读习惯,在低年级的时候,每当齐文章,我首先要求学生声音要轻,声音轻了,喊的人没有了,唱读、拖读的现象就没有了。有了好的齐读习惯,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再对齐读作其它要求。在个人单独读时,我要求读的学生声音响亮、清楚、完整,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后让其他学生评价,老师也要适当给予表扬鼓励。5、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有很多方法,我以为在农村学校这几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一是教师范读,教师绘声绘色的读及读时的肢体动作、表情,都可以让学生心里有个底,哦,课文可以这样读。范读的时机有很多:(1)揭题后,范读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3)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二是全班齐读,全班齐读时读的好的同学可以带动朗读能力较差的同学,也便于教师集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