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3.doc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教学目标】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指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教学重点】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们家乡属于哪个温度带?复习回答注意两课时之间的联系问题探究探究一:降水的时空变化1、教师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2、出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柱状图》3、出示北京1951---198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读图(1)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观察分析四个城市年降水量图。降水量自南向北有什么变化?四城市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有哪些月份?(3)得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从空间上看,我国年降水量_____多于______,____多于_____。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向_____递减。从时间上看,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______季节,南方雨季____,北方雨季_____。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____变化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可抓住学生注意力,避免读图时盲目性。探究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1、出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探究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提问1、四类干湿地区它们大致与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限?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读图回答:根据干湿状况,我国划分为_____地区、______地区、______地区和______地区。我们生活在__________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_______地区,呼伦贝尔草原属于________地区,西双版纳属于_______地区,华北平原属于______地区。师生共同总结: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_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_______地区与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还是_______与_____的分界线,_____与______的分界线。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小结空间分布规律: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空变化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节时间分布规律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年季变化大干湿地区:_湿润__地区、_半湿润__地区、_干旱_地区和_半干旱_地区。【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干湿地区的分布时都需要通过读图来得出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总结的过程,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相互间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有利于探究学习。对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要及时进行梳理归纳,便于学生理解记忆。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