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规范练18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出转化因子的存在B.艾弗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35S标记的T2噬菌体能将放射性成分传递给子代D.科学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健康的烟草感染病毒2.下图表示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质上是一种基因重组B.结果1中全部为S型肺炎链球菌C.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结果2中全部为R型肺炎链球菌3.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的含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将R型活细菌单独注入小鼠体内,菌体将不能存活B.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细菌的转化下被激活并在小鼠体内繁殖C.曲线CD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4.下列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控制中采用了“加法原理”的是()A.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分别做升温、滴加FeCl3溶液、添加肝研磨液的处理B.艾弗里的实验中,分别用DNA酶、蛋白酶、RNA酶、酯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1C.用溶液培养法验证镁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实验中,一组用完全培养液,一组用缺镁的培养液D.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中,一组遮光处理,一组给予光照5.下图表示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其中过程②是利用过程①获得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的目的是获得含32P的大肠杆菌B.过程③培养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好C.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使大肠杆菌沉淀D.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B.通过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变化C.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可能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D.本实验证明DNA在噬菌体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7.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设置对照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8.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中物质的放射性。甲管的上清液(a1)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b1);乙管的上清液(a2)放射性远低于沉淀物(b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3235A.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P,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SB.根据甲、乙两管的实验结果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C.若搅拌不充分,则甲管的b1中可能出现放射性D.若保温时间过长,则乙管的a2中可能出现放射性9.(不定项选择题)一种感染螨虫的新型病毒,研究人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螨虫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组实验,以确定该病毒的核酸类型。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选用35S、32P分别标记该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B.先将甲、乙两组螨虫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或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C.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螨虫细胞的培养液中D.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二、非选择题10.下图为改进后的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图3(1)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2)依据图1所示的实验,可以作出的假设。3(3)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4)通过图1、图2所示实验,仍然不能说明不是遗传物质。为此设计了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