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3(含解析).docx
上传人:是你****噩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3(含解析).docx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能力训练3(含解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综合能力训练(三)综合能力训练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孔子曾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古罗马普鲁塔克曾说:“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由此可见,古代东西方思想家都强调()A.崇德尚群B.济世爱民C.诚实守信D.礼法并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的思想。孔子重视民意,主张用道德来教化人民,用礼节来感化他们。普鲁塔克认为人生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追求,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因此,两人的思想共同点都在于强调道德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排除。2.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诸侯国事务不多加干涉。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诸侯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B.促进了诸侯国的稳定和发展C.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各诸侯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可知这有利于诸侯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故选B项。根据材料“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诸侯国对国家统一和巩固产生了不利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及其效果,并非君主处理事务的决策方式,排除C项;根据材料“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排除D项。3.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C.宰相失去了议定军国大事的权力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书门下的职权,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的相关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中书门下掌握着吏部、户部等行政权力,故B项正确。宰相仍掌握着行政权力,并未失去议定军国大事的权力,C项错误。尚书省的有关信息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错误。4.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乾隆《苏州府志》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C.手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答案:B解析:材料中“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这有利于促进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促进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故选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5.李鸿章在《致朝鲜国王书》中批评西方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终不能一律平行”,反过来说,朝贡关系则在实质上,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之间的“平行”。这说明中国传统的外交思想()A.具有一定的主权意识B.契合近代的国际关系原则C.得到各藩属国的认同D.致力于实现国家间的平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朝贡关系则在实质上,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之间的‘平行’”,说明中国的朝贡关系一定程度上承认藩属国的主权,故选A项;近代的国际关系是主权国家平等,不符合宗藩关系,排除B项;材料是李鸿章个人的观点,无法体现各藩属国是否认同,排除C项;材料主要论述宗藩关系,没有体现所有国家的关系,并且宗藩关系是以中国为主体,排除D项。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让农民游击战争配合城市革命斗争,反映了城市中心论,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7.195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