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
上传人:葫芦****io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综合试题2(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外历史综合试题(二)一、单选题1.(2020·山东)《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公元前513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对此评价道:“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则材料主要体现了(C)A.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公布成文法B.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新秩序的建立C.法家和儒家不同的国家治理主张D.法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个体实践【解析】晋国的铸刑鼎、著刑书,体现了法家的治理思想;孔子对此批评和否定,体现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这说明法家和儒家不同的国家治理主张,故C项正确;郑国的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故A项错误;春秋后期,社会秩序仍在剧烈变动之中,新秩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法家思想体系的建立,故D项错误。2.(2020·河北)某一思想家说:“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视人室若其室,谁窃?”这一观点(D)A.要求民间推广礼乐文明B.体现了权利平等的意识C.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体现D.能够体现墨家的核心思想【解析】材料摘自《墨子·兼爱·上》,“视人室若其室,谁窃?”体现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兼爱”,故选D项;礼乐文明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权利平等意识,排除B项;“兼爱”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仁”,仁即爱人,儒家的爱人是有差别的爱,C项错误。3.(2020·百校联考)古代中国注重监察制的推行,特别是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唐代的《巡察六条》、元朝的《设立宪台格例》等都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监察法规。这些法规(B)A.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B.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C.使监察活动处于行政的中心D.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解析】中国古代封建政府注重监察制度,颁布《刺史六条问事》等专门的监察法规,为监察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B项正确;中国古代设立监察制度,颁布监察法规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不是要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A项错误;中国古代通过监察制度规范官员执政,监察活动不是行政的中心,C项错误;服务君主专制的监察体制效能有限,监察法规并不能有效“防止”地方分裂割据,D项错误。4.(2020·浙江)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奏劾大将灌夫骂坐不敬;后又以灌夫家室在颍川横行不法,致民苦之,奏请武帝案(案:同“按”,考查)验。武帝回应“此丞相事,何请”。这表明西汉(B)A.文臣武将矛盾激化B.丞相有纠察百官权C.君臣礼仪等级森严D.丞相执行诛罚之权【解析】汉武帝对丞相弹劾大将行为不当的奏请,给予的回复是“此丞相事,何请”,表明当时丞相拥有纠察百官权力,B项正确;田蚡弹劾灌夫的个别事例不能说明西汉文臣武将矛盾激化,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臣礼仪等级森严”,C项错误;“丞相执行诛罚之权”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5.(2020·黑龙江)下表是北宋科举入仕做官的官员数据示意图,表中的数据能够说明(D)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84.5%27463.9%12140.3%南方5115.5%15536.1%17959.7%A.北方战乱造成衰落B.录取实行南北分卷C.政治中心南移所致D.文化中心不断南移【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北宋前期、中期和后期科举入仕的官员比例,北方大幅度降低,南方大幅度上升,说明伴随着经济中心不断南移,以及文化人南迁,文化中心也不断南移,D项正确;北方的战乱在北宋中期逐渐减少,并且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即文化中心的不断南移,A项错误;科举录取实行南北分卷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不符合材料,B项错误;北宋时定都开封,政治中心没有南移,C项错误。6.(2020·陕西)法国学者费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三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C)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的理念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的东南边患有关【解析】由“财富取之海洋”可知郑和的海洋财富意识,由“危险亦来自海上”可知郑和的海洋忧患意识,由“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可知郑和的海洋主权意识和开放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实践“天朝上国”的理念,故A项错误;郑和远航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故B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倭患并不严重,D项错误。7.(2020·江西)《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任将》,元祐元年刘挚言:“祖宗之法,不以武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