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初中毕业考试--初中语文.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初中毕业考试--初中语文.doc

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初中毕业考试--初中语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09-5-26上午8:00—9:30)*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一组是()(2分)A.暝想(míng)隘口(ài)竹篙(gǎo)赡养(shàn)B.簸箕(ji)纨绔(kù)毗邻(pí)恣睢(zì)C.祈祷(qǐ)慰藉(jiè)剔除(tī)困恶(è)D.骨髓(suǐ)创伤(chuàng)熟稔(rěn)机械(xiè)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效果就往往会适得其反。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求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曾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3.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相应的空白处。(2分)(1)九年五班的语文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2)由于情况紧急,某连组织立即人员前往抗洪前线。4.下面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钦差大臣》的作者是果戈里,他是俄国作家。B.《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配弦,现代散文集、语文教育家。C.《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D.《白杨礼赞》的作者是陆蠡,他是现代著名作家。5.走近名著。(4分)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2分)(2)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请概括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件事。6.诗文填空。(10分)(1)从今若许闲乘月,。(2),山岛竦峙。(3)马蹄声碎,。(4),气象万千。(5)闲来垂钓碧溪上,。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写本人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曾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本人贬谪时间的持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和回归以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抖擞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二、浏览理解(60分)(一)浏览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4题。(17分)因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摆布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以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诚:间: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0.请用简洁的言语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二)浏览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1-17题。(20分)敲雪(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或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本人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全部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愁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觅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