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努力****承悦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数学(汉语拼音:shù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重难点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两本书。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3、圆方程: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文科:选修1—1、1—2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理科:选修2—1、2—2、2—3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高考的知识板块集合与简单逻辑:5分或不考函数:高考60分:①、指数函数②对数函数③二次函数④三次函数⑤三角函数⑥抽象函数(无函数表达式,不易理解,难点)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立体几何:22分左右不等式:(线性规则)5分必考数列:17分(一道大题+一道选择或填空)易和函数结合命题平面解析几何:(30分左右)计算原理:10分左右概率统计:12分----17分复数:5分推理证明一般高考大题分布1、17题:三角函数2、18、19、20三题:立体几何、概率、数列3、21、22题:函数、圆锥曲线成绩不理想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做题不细心,(会做,做不对)基础知识没有掌握解决问题不全面,知识的运用没有系统化(如:一道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心理素质不好总之学**数学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方法:1、笔记:记老师讲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尤其是数列性质,课本上没有,但做题经常用到2、错题收集、归纳总结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由于集合、函数等内容比较抽象,三角函数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平面向量又是高考中数学必考内容,教师在备课组协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对各章知识的重难点的讲解和释疑,减轻学生自学的压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首先,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以及与其它内容的密切联系。它们是学**、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出现的集合语言,使学生更好的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并且可以使学生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因此集合的基本概念、函数等有关内容是教师重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