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绪论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学习PPT教案.pptx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饵料学绪论目录基本概念生物饵料(livingfood)生物饵料培养学(livefoodcultivatology)二、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2、生物饵料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与养殖动物的摄食。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4、生物饵料及其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小,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5、生物饵料的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6、生物饵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三、生物饵料的优点及水产上的地位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生物饵料大多含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对象的生长有利;可筛选特定的生物饵料,满足特定培养对象的营养需求;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改善或强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3、规格: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而人工微粒配合饵料(小于300微米)的研究还有待提高。4、可消化性: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5.可获得性: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鉴于生物饵料具有以上优点,其对水产动物养殖(尤其在苗种培育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许多水产动物的苗种生产中,都离不开生物饵料。近十几年,尽管微粒子配合饵料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但是,85%以上的水产动物的苗种生产都需要卤虫无节幼体。生物饵料的培养情况,生物饵料的供应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苗种生产的成败及经济效益。因此,一个水产动物育苗技术员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该技术员在生物饵料的生产上的水平。四、生物饵料培养未来发展方向藻类是自然界中能合成HUFA的主要生物,且其合成的HUFA与鱼油相比,氧化稳定性好,没有腥臭味。因此,今后在微藻培养方面,通过研究藻类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合成机制,最终选择富含HUFA的藻种和藻种品系,以满足经济动物幼体发育和饵料营养强化所需,被公认是替代鱼油生产EPA和DHA的最有效途径。在生物饵料培养过程中,由于是高密度培养,其水环境无疑会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极易被生物饵料摄取。如Minkoff&Broadhurst(1994)发现培养轮虫的水体中,细菌含量通常在为1×104~1×107CFU(colony-formingunits)/ml,而轮虫体内的好氧性细菌一般在1×107~1×1010CFU/g,在单个轮虫的肠道中积聚的细菌可达1×105CFU。有些细菌可能对水产经济动物幼体是有害的或就是其病原菌,在生物饵料培养过程中,也同样会被生物饵料摄取和携带。如Makridisetal(2000)将轮虫和卤虫培养于从水产动物体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悬液中,这些病原微生物群落很快被摄取并可在这些生物饵料中存活4~24h,这些致病菌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培育的水产动物幼体,必将造成病害(Dhert1996,2001)。对此问题当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很多人尝试用消毒的方法或通过冲洗方法,来减少生物饵料携带的细菌数量,但实际的效果都不好。Gatesoupe(1991)用抗生素处理培养轮虫,然后投喂海水鱼幼体,可显著提高幼体的成活率。但抗生素的应用也存在争议,如携带抗生素的饵料生物会引起水产动物幼体正常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紊乱,产生其它环境问题等。微生态制剂在生物饵料培养的应用可能会成为解决生物饵料培养卫生性问题的关键途径,它不仅可以提高生物饵料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繁育,降低水质污染(Leeetal,1997)。更重要的是生物饵料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的载体生物,当被培育的水产动物幼体摄取后,不仅作为饵料消化吸收,而且能够提高幼体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今后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生物饵料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在池塘)的人工培养和增殖。其实我国在育苗培育过程中,很早就注意和利用了这种方法,即向池塘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饵料生物(轮虫,枝角类),待生物饵料高峰期再下塘育苗的方法。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鱼虾蟹的人工繁殖中,特别在蟹的育苗过程中,因地制宜选择池塘进行人工生态育苗,同时相应促进了池塘生物饵料的规模化培养。比如轮虫的池塘规模化培养,这方面还需进行一些基础研究,以便稳定和提高池塘人工生物饵料培养的产量。其他有关生物饵料的研究展望如下:5.休眠(卵)在生物饵料培养生产中的作用6.低等甲壳动物生殖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7.产业化的生物饵料精养系统的建立8.养殖动物对饵料生物利用的行为生态研究9.低温冷藏生物饵料的研究水产动物苗种生产过程中的饵料环节是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苗种幼小、摄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