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pdf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材料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实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验如水,均匀地浇上水;方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法根部的土;和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过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程剪一个透光孔;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两个星期后: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2号盆的植实验现象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实验结论向光性。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根的吸水性实验材料烧瓶、植物油、水、菊花实验1、在烧瓶内盛入水;方2、将一株菊花连根放入装水的烧瓶里;法3、在液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和4、观察一段时间后,看液面是否下降。过程第一天:液面无明显的下降现象;第二天:液面有下降了一点;实验现象……一个星期后,液面下降到几乎只剩下植物油。植物的生长靠根部吸收水分,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实验结论吸水性。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光的路线平面镜、手电筒、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粗实验材料糙度不同的材料板1、利用平面镜对着教室内的灯光,观察光线的线路情况;实2、分别利用白纸屏、颜色不同的材料板和粗糙程度验不同的材料板,观察各种材质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方的明暗度;法3、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照射,用镜面对电筒光进和行反射,分别调整镜面和电筒光射入的角度,观察过光线反射情况;程4、在墙上做一个记号,模拟太阳光的变化,改变电筒光的射入角度,调整镜面,使反射光落到记号上。平面镜对着灯光,反射到墙上,出现白色的光圈,利用白纸屏时,有微暗的光圈,颜色较深材质较粗实验现象时,几乎看不到光圈;用手电筒时,也会出现光圈,照射角度和镜面的角度调整后,光圈位置发生改变。光照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发生光的反实验结论射现象。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把光请进来实验材料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充电手电筒、平面镜、剪刀1、用两个长方体纸盒平行放在一起模拟建筑物,两个纸盒间留出一定距离的空隙,模拟建筑间的通道;实2、一位同学持手电筒,并慢慢旋转电筒光,模拟太验阳光东升西落,另一位同学利用平对着电筒光,调方整镜面的角度,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黑暗面的纸盒上;法3、把其中一个长方体纸盒的两端剪开模拟通道,并和在纸盒朝上的一面剪一个孔作为观测孔;过4、用第2步的方法进行模拟采光,另一位同学从观程测孔观察光线的照射情况,并要求持镜者作相应的调整。阴暗的通道可以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的线路而获得光明。手电筒的光线或镜面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反实验现象射光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要使光线照射到同一个地方,镜面必须随光线的旋转而旋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平面镜进行阴暗通道的采光实验结论技术。光源或镜面的角度发生变化后,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人工彩虹实验材料三棱镜、手电筒、不同颜色的纸屏实1、利用三棱镜做未来小屋的窗子,纸屏作为小屋的验墙壁,一位同学手持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东升西落,方用三棱镜对着电筒光,调整三棱镜的位置,使制造法出的“人工彩虹”效果更明显。和过2、把彩虹投影到不同颜色的纸屏上,观察投影到不程同颜色的“墙壁”上的效果。1、当电筒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时,白色的光线被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实验现象2、七色彩虹投影到黑色或白色“墙壁”上,效果明显,而投影到其他颜色的“墙壁”上效果不太明显。通过三棱镜可以使白色光线分解出七种色光的彩实验结论虹,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效果形成的。记录人: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制作乐器实验材料木板、铁钉、琴弦、锤子实验1、在一块长木板的一端用铁钉钉上一块与木板宽度方相同的小木条,在另一端用钉上一根铁钉;法2、将琴弦系于两根铁钉头上,拨动琴弦;和3、调整琴弦的张紧度,再次拨动琴弦;过4、换不同粗细的琴弦后再次拨动琴弦。程1、当琴弦的张紧度过松时,弹奏出的声音较小,当琴弦的张紧度过紧时,弹奏出的声音较大。实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