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用户最新整理范文.docx
上传人:玄静****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班教案用户最新整理范文.docx

小班教案_158.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优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班教案篇1活动设计背景设计游戏、音乐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准备了小贴画来鼓励幼儿。活动目标1、知道手心、手背、手指等手的各个部分名称,认识五个手指。2、学习保护手的方法。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这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难点是了解五个手指的不同名称。活动准备1、硬纸板做的“大手”。2、每人5个可以套在手上的小指偶。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教师用“大手”做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2、引导幼儿进行指偶表演,认识每个手指的名称。教师套上指偶进行表演,依次介绍手指的名称。教师看着自己的手练习说手指的名称。教师将指偶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在五个手指上套上指偶,练习做手指操。3师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手。4。教师做总结,活动结束。教学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很大的启发,对幼儿发展的反思,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等观点;设计个领域活动,加强老师幼儿之间的整合与渗透,能够准确了解幼儿学习,个性等各方面,但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引导幼儿认识手,认知手的一切,让他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认识方法。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话说:十指连心。人类的手指蕴涵着人身的许多秘密。伸出您的手指来,让科学家给您看看“手相”。小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欣赏并理解故事《飞呀飞》。2、学习词语“翅膀”“风筝”“飞机”,初步尝试造句。3、大胆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飞呀飞》课件:小蚂蚁、小青蛙、小猪、蒲公英、气球、风筝等图片及一段音乐。活动过程:一、说一说1、教师播放课件“鸟的叫声”问幼儿“咦?是什么在叫?”(小鸟在叫)“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鸟在干什么。”2、教师播放视频“小鸟在天空飞翔”问幼儿“小鸟在干什么呀?”(小鸟在天空飞翔)小鸟下方弹出小蚂蚁、小青蛙、3只小兔、胖小猪、大河马。问“小鸟下方都有谁?”“他们非常羡慕小鸟,也想飞上天空。你们觉得他们能飞上天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二、想一想1、教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想飞上天的'小动物吗?”2、播放课件:蒲公英、气球、风筝等图片。问:“你们见过这些东西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想一想。”(它们都能飞起来)“它们能帮助小动物飞上天吗?为什么?3、课件:小蚂蚁等动物及蒲公英等植物的图片。“请你们将它们分别分配给小动物们。”三、欣赏故事《飞呀飞》1、教师边播放课件《飞呀飞》故事绘本边讲述故事至“胖小猪开着飞机上了天”。提问“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让自己飞上天的?”“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谁没有飞上天呀?”(河马)2、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河马飞上天?3、教师:“我们一起接着听故事”教师继续讲故事至结尾。4、教师:“河马是怎么飞上天的?”“最后乌鸦奶奶怎么说?”5、教师再次边出示图片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四、学习词语“翅膀”“风筝”“飞机”1、教师:“刚才故事里出现了几个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认一认。”2、教师一一展示图片与词语:翅膀、风筝、飞机。让幼儿认读,并引导幼儿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五、引导幼儿做一做飞的动作1、教师“小动物们开动了脑筋,所以它们都飞上了天。你们想飞上天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幼儿自由发言)2、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小鸟飞翔的样子,一起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3、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飞出教室。小班教案篇3活动目标: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3、音乐《红绸舞》。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活动过程: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一)老师变魔术。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二)幼儿变魔术。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