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数学教案(大全16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高三数学教案(大全16篇).docx

最新高三数学教案(大全16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高三数学教案(大全16篇)教案是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这些教案范文是经过教师们长期教学实践和总结的经验之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高三数学教案篇一§3.1.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重点: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项an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由数列定义知: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这与数集中的数的无序性、互异性是不同的。3.4.-1的正整数次幂:-1,1,-1,1,…。5.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二、提出课题: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2.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表示法。3.通项公式: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数列1:数列2:数列4:4.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5.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6.用图象表示:—是一群孤立的点例一(p111例一略)。三、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1.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数列3)。2.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如:数列4可写成和。3.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因此通项公式十分重要例二(p111例二)略。五、小结:1.数列的有关概念2.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六、作业:练习p112习题3.1(p114)1、2。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2)、、、;(3)、、、;(4)、、、。3.求数列1,2,2,4,3,8,4,16,5,…的一个通项公式。6.在数列{an}中a1=2,a17=66,通项公式或序号n的一次函数,求通项公式。7.设函数(),数列{an}满足(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判断数列{an}的单调性。7.(1)an=(2)。高三数学教案篇二(一)教法说明教法的确定基于如下考虑:(1)心理学的分析表明:只有内化的东西才能充分外显,只有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他才能灵活应用,所以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2)本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索、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师始终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探索,而不是自己探索、学生观看,所以教师要引导,而且只能引导不能代办,否则不但没有教给学习方法,而且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和倦怠。(3)本节内容属于本源性知识,一般采用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为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以,根据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我采取以问题为解决为中心、启发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结构形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教学手段说明: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三个教学手段:(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整个课堂以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探索新知,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发现。(3)为节省课堂时间,制作幻灯片演示正、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也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和连贯。高三数学教案篇三(3)掌握复数的模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本节内容首先从物理中所遇到的一些矢量出发引出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复数集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指出了复数的模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复数与复平面的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难点是复数模的概念.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二者的对应关系为什么只能说复数集与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的集合一一对应关系,而不能说与复平面内的向量一一对应,对这一点的理解要加以重视.在复数向量的表示中,从复数集与复平面内的点以及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复数模的概念是一个难点,首先要理解复数的绝对值与实数绝对值定义的一致性质,其次要理解它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向量的长度,也就是复平面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三、教学建议。1.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复习旧知识,包括实数的绝对值及几何意义,复数的有关概念、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的有关矢量知识等,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