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比较(1-98)2.项链一串教学具图片活动过程一、感受规律的存在教师出示穿好的一串项链,提问:1.这串项链漂亮吗?为什么?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3.他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如果你来穿你会怎样穿?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1.除了我们的下面互联有规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有规律的?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三、趣味练习:规律看看图片上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的?请幼儿互相说一说。四、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队的,今天我们也来玩排队的游戏好吗?(幼儿在教师中任选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队,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2.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排?你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间相互交流,教师和幼儿有目的的一起参观有重点进行排序的讲解与评价。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2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改版使用,与老教材的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在对"多与少"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实质没有多大的变动,只是在教学"多与少"的相关问题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归类总结,其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可这一来,不少学生在对"多与少"的理解时,却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高年级中的分数复合应用题,混淆就更严重了),现就此问题作以下一些探讨性分析。1.简单"多与少"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给合"图文"对"多与少"问题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教学,当然,这类问题对这些小学生来说,也许会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数学量的含义,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学生弄懂。比如: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小数"),虽然问法不同,含义不同,但在同一个题中都可以用同一个减法算式。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东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东多几个?小东比小明少几个?其解答都是用同一个算式:8-5=3(个)。2.一般"多与少"的理解进入中年级后,"多与少"的教学内容就更进了一步,我认为在此阶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几方面的难度。第一、在数字上稍偏大,学生会列算式,但容易算错;第二、条件比原来要多了,也就是说不像低年级学习时的.只有两个量,而现在出现了第三个量,运算过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给出的条件开始有了转弯,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学生一时还不易掌握。例如:(1)甲有1200元钱,乙有8500元钱,甲比乙少多少元?乙比甲多多少元?(像这样只有两个量,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去小数,只是计算难度稍大一点)。(2)小红有70元钱,小华有85元钱,小西有80元钱,小红比小华少多少元?小华比小西多多少元?(此类给足条件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多加细心,找准了谁和谁比、问题也会迎刃而解)(3)甲有7个桔子,比丙少3个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个桔子,甲比乙多多少个?(给出的条件有了隐性条件存在,学生就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了。解答方法:首先求出丙的7+3=10(个)、然后求出乙的10-5=5(个)、最后用甲的个数减去乙的个数7-5=2(个),因此,读懂题意是首要,找出乙的个数是关键)。3.复杂"多与少"的理解小学高年级的"多与少"教学,其复杂之处就在于分数应用题方面了,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求出,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乙或甲-乙,这样的求法就不对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未能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3活动目标:一、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二、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三、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活动重难点:幼儿尝试用几何图形拼合简单的图案。活动准备: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今天褚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