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ab)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汉代: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东汉)唐代:曲辕犁(犁耕技术成熟)(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a)战国(秦):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四川成都);秦国水工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陕西);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坎儿井);(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b)①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②农业经营方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的发展(ab)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等纺织工具。纺织原料最初用麻和葛,后来考古发现有家蚕丝。商代: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相当重要,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汉代:①纺织技术发达,花色品种20多种②②技术水平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和起绒锦;;③通过丝绸之路外销地中海地区;被称为“丝国”唐代:私营、官营纺织业共同发展,有相当大的规模。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在宋朝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元代:黄道婆创造形式纺车,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朝: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b)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规模相当大;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司母戊大方鼎);汉代:生产形式:官营;燃料:煤炭;供风形式:人力(皮囊)—畜力(马排)—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b)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②品种:唐三彩(陶器)、越窑的青瓷(唐诗人陆龟蒙赞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邢窑的白瓷(有“南青北白”之说)、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③唐代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④宋代历史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bc)(1)市场贸易:①秦:法律规定明码标价②汉: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九市。③六朝:“草市”形成,且有“草市尉”实行管理;④唐:“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⑤宋: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有较完备的饮服措施(陆游诗)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2)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ab):①唐代除长安、洛阳外,扬州、杭州、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②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今河南开封)商市繁荣;有夜市、晓市。此外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如相国寺庙会。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b)内容: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始于战国的商鞅变法,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目的: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②可以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表现:①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③西汉“重租税以困辱之”。④西汉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的制度,一入市籍不得为官。影响:①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③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④局限性: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b)内容: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ab)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影响: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③使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开始受世界市场的影响④外国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⑤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b)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