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立足校本教研,打造高效课堂清水塘第二小学唐灿对于“校本教研”一词,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释,纵观各个专家的说法,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学校,从广大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使“教、学、研、训”四者一体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教研扎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校本教研才会有实效,才会能够全力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开福区清水塘第二小学是一所成立不久的新学校,从2007年9月成立至今仅四年时间,学校从481名学生9个教学班快速扩展到现在的2866名学生49个教学班,教师从建校初的30人增加至142人。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每个学期都有几十甚至几百学生转入,每个学期需要想方设法调入或聘请新教师来补充教学岗位。生源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减负提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现实问题也随之呈现出来:这么多新教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她们的业务水平和各自的教学特色,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安排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对于一部分业务能力薄弱的教师,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其掌握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保证最基本的课堂教学需要?这么多新学生,如何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日益增多,怎样的管理才是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这一系列问题急待解决,也必须解决,所以,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行政专门召开了提质减负专题会议,并制定了学校提质减负三年规划,明确了以发展HYPERLINK"javascript:;"\t"_self"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教研组为依托,在落实常规教研的同时,建立了由校长——主管教科研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校本教研网络体系。精心构建了以个人反思为基础,以同伴互助为核心,以专业引领为保证的校本教研模式,有效促进了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力推进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也使提质减负在短期内落到了实处,成效初现。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校在立足校本教研,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是校本教研的有效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及教研大组长及年级备课组长组成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构建了“全校性——教研大组——学科小组(备课组)”的校本教研网络,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研讨式和全员参与式为主的教研活动,并把校本教研列入到学校工作目标中去。近几年,我校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先后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实施、考核、奖惩和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如《教师业务工作实施意见》、《教科研管理实施细则》、《教职工考核办法》、《名师工程实施意见》、《校级骨干教师评比制度》、《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等。学校把校本教研和教研组活动相结合,每学期都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分月安排好行事历。有了这些章程制度作指引、作保障,老师们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全体教师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学校的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二、听评互促,强化研讨是校本教研的有效手段听课、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我校进行教学管理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一)行政分工,合作管理为了加强对各教研组的细化管理,学校行政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了分工,每位行政分管一个教研组,要求教研组的每次活动分管行政必须参加。这样做既发挥了行政的专业特长、骨干作用,又使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以及时监控、落实到位。(二)分类听课,齐头并进每学期初,在教导处的统一协调下,分管各教研组的学校行政会分别制订听课计划,确定重点听课学科、年级、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再利用每周的行政例会进行交流和探讨,研究促进各类教师成长的方法和策略。具体做法是:广泛听课。一是听不同年龄教师课,关注各类教师成长。二是听不同层次教师课,包括听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路、观摩课,听年级组内教师研究展示课,听青年教师教学过关课,让各层次教师在实践中锤炼教艺,促进专业成长。三是听不同类型课。不但听新授课,还听复习课、单项知识能力训练课、实践活动课等,我们学校行政听推门课从来不事先打招呼,不管什么课,坐进教室我们就会坚持听完,力争听课不留死角,促进各学科、学生各项能力均衡发展。2、重点听课。一是听解决问题课。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例如,我们发现语文习作教学始终是个难题,于是开展习作教学引路课。针对语文教师经常忽略第一课时的现象,开展“同讲一课书”活动。针对新教师课堂常规是盲点于是请常规训练出色的教师上示范课等。二是听同一内容课。针对重点内容,开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