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节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临床心电图检查不是把电极置于心肌细胞膜内或膜外,而是置于体表来测定心脏产生的电位变化。因此,单个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与临床心电图不同。由于正常人心室除极是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推进,而复极是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推进的,故心电图检查所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二)心电向量基本概念(二)心电向量概念(二)心电向量概念(二)心电向量概念(二)心电向量概念(二)心电向量概念(三)心电图导联体系(三)心电图导联体系(三)心电图导联体系⒉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右上肢接正极(红色)aVL左上肢接正极(黄色)aVF左下肢接正极(绿色)负极均为其它两肢共同连接而成。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在V2与V4连线之中点V4: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V5: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V6: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附加导联:作为12常规导联的补充。18导联:12导联加V7、V8、V9、V3R、V4R、V5R,正后壁、右心室心肌梗塞时多采用。㈢导联轴胸导联的导联轴系统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纵向距离代表电压,计算各波幅的高度与深度。输入定准电压为1mV=10mm时,每一小格=0.1mV。1、电压的测量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3、S-T段位移的测量(1)规则心率=60÷(R-R间期)=次/分或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2)不规则心率:数3秒内P波或R波数X20数6秒内P波或R波数X104、心率的测量4、心率的测量4、心率的测量4、心率的测量5、心电轴的测量5、心电轴的测量(2)查表法按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正负波群的代数和的两个数据,心电轴表中直接查得。(2)目测法: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顺钟向转位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正常的心电图由P波、QRS波、T波、U波及P-R间期和S-T段组成。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3、QRS波群QRS波起点至R波顶点垂线的距离称为室壁激动时间(VAT),若R波有明显切迹或双峰,一般取最后一个峰顶点向下做垂线(QS波例外)。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三节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第四节心房、心室肥大(1)产生机制正常右心房比左心房早除极,除极结束也较左心房早。左心房肥大使左心房的除极延迟,进而延长了整个心房的除极时间。①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峰间距≥0.04s,后峰高于前峰。以Ⅰ、Ⅱ、aVL导联明显。(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的测量方法第四节心房、心室肥大⒉右心房肥大①P波尖锐、高耸,肢导联P波(尤其Ⅱ、Ⅲ、aVF导联)电压≥0.25mV。(称为肺型P波)②V1、V2导联P波直立电压≥0.15mV,若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③P波时间正常,<0.12s。3、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2.右心室肥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第五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第五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第五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1)典型心绞痛: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双向。第六节心肌梗死(一)基本图形可先后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改变。1、“缺血型”改变:T波高耸或倒置2、“损伤型”改变: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ST段抬高3、“坏死型”改变: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宽度≥0.04s,深度≥1/4R)或呈QS波。(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和陈旧期第六节心肌梗死2、急性期开始于数小时,持续到数周,是演变过程。T波降低—异常Q波—ST弓背向上抬—逐渐下降—T波倒置—逐渐加深3、近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及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ST段基本回复基线,Q波持续存在,倒置T波逐渐变浅。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后3-6个月,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恒定不变,Q波存在或变小、消失。缺血性T波改变较常见,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损伤性ST段弓背抬高,诊断的特异性较强典型的坏死型Q波较可靠的诊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