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外 宣 部 工 作 总 结.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年外 宣 部 工 作 总 结.doc

2011年外宣部工作总结.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外宣部工作总结2011年,外宣部按照台领导提质保量、争先进位的要求,相时而动,根据安徽台用稿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采访思路、拓宽采访渠道。据初步统计:1--11月底外宣部在安徽电视台《新闻联播》发稿300条,在《新安夜空》栏目中发稿70余条。另外,还在央视各新闻节目中发稿30余条。一:主要的做法和特点如下:1、采用捞山芋方法。针对今年地方新闻部组稿的变化,即加大了工业类稿件、成就性稿件的组稿变化,外宣部在自我加压,部室人员自找选题,重在策划,后期重在写稿润色。由于宿州市工业经济不是太发达,我们选定一个或几个企业,根据选题的不同,来回多次寻找不同角度、题材进行采访,常做常新,常捞常新。比如种粮生化、江淮重工、乔富企业等。2、抓重点,重点抓继续对经济类主题性报道和成就性报道倾斜力量,使之成为做好外宣工作支柱性主体之一。面对组稿形式变化,结合宿州市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大好形势,外宣部把组稿重点和宿州市发展实际有力的进行融合,选取了工业强市、开放兴市、聚焦皖北等不同内容的选题进行组稿。同时根据中央提出关注小微企业发展、关注留守儿童、民生工程等要求进行组稿,采制了大量具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另外二月份抗旱保苗,成为外宣发稿的亮点,对宿州各地不等不靠抗旱保苗的做法、经验、进展予以浓墨重彩的报道,发挥了主流媒体引导舆论、推进工作的作用。由于采制及时,在卫视发了不少高质量的单条稿件,受到安徽台新闻中心的领导的高度评价。3、变中求变。围绕省台用搞变化,加大了工业类新闻和全省重要经济类简讯的采制力度,使这类稿件成为外宣补充性稿件,同时也锻炼了外宣队伍综合性稿件和短平快稿件的采制能力。4、牢牢抓住节假日、双休日、节庆活动等发稿有利时机,外宣记者放弃休息全力以赴赶发稿件,从而使这类时间段的发稿,成为提高发稿数量,争取全省积分考核有个好名次的重要手段。5、新平台发力收效明显。在去年外宣部成立了《田野风吹》qq群,把各县台骨干记者吸收到群里来。同时我们每周把地方部的组稿重点,第一时间挂出去,征集选题线索。这一块的发稿量占到了总发稿量的不到五分之一,但是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也为外宣发稿提供了新的途径。二:2012年外宣工作的设想2011年,由于种种原因,外宣总体到发稿较去年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如下1:发稿形式的乱变化,四季歌不唱,唱的不对调子。夏收夏种跟不上季节。现在省台连一条简单的天气稿件,他们都出镜,发稿压力增大。2:重点工程竣工,建成。选题明显减少。3:工业不行。和南方城市比较没有可比性。4:外宣记者的功力不足显现,点上丰富,面上缺功夫。画面不足、质量不好。5:就是同台竞争太激烈。特别是合并之后,有的台开始重视外宣,芜湖台、滁州台,就连邻边的淮北台也开始增加外宣记者的数量,他们现在有11个人在做外宣,我们的人手就显得不够用的。(淮南8个人、芜湖9人,铜陵台10人,马鞍山台10多人、安庆10多人)几点设想第一:紧跟省台地方部的发稿形势,约稿形式,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发稿趋势和走向,有针对性找选题,做稿子。他们不唱四季歌,我们也就不唱四季歌。他们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尽最大的努力,尽一切的可能来满足编辑的要求。第二:针对他们主任、编辑喜欢约工业类的稿件、重点工程的稿件。虽然我们工业没有优势,重点工程不多的现状。我们想抓住宿淮铁路、明徐高速两大重点工程来做。同时我们还想到开发区去一个企业一企业去找、去发现,挖掘新兴的企业、产业的亮点,进行创新报道形式、报道角度,现场抓活鱼。第三点:在提高做稿的速度上下功夫,一个字就是快,做稿子要快。今年我们做稿在快字上吃了不少亏。别的台稿件已经到了,我们才开始做;有时候编辑就在等我们的稿件,留了一块天窗让我们来补充,可是我们的速度跟不上。所以针对这问题,我们想这样的选题出来以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抽调快枪手来做,实在不行来两人来做,一个人写稿子,一个人拍画面。这样来加快我们的做稿的速度。在一个我们在提速的同时,提高质量。有时候我们的质量不行,这也影响我们的发稿,质量不行,他们也不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压力就特别的大。所以我们必须做一条成一条,做一条就成一条精品。第四:在上稿量上做文章,你没有量,没有条数,就没有分数,毕竟在年底,他们统计是按照分统计的,没有条数,分数肯定上不去。我们想在做稿件中,既要做天气、简讯、快报等容易做好做的选题来增加条数。在一个是工业类、经济类的稿件,我们想在在支撑性稿件上寻求突破。这也是拿分的关键。第五:增加人手,目前我们的人明显不够用的。上面我已经讲到了在先进的台当中,淮南台9个人、芜湖台9人,铜陵台10人,马鞍山台10人、安庆台10人。我们人手问题非常的够呛。还有主持人的问题,大牌主持人,栏目主持人相对固定,我们也只能剑锋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