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是湛****2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诗1[2021盐城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许浑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注】欲白头。【注】潘岳闲居:潘岳,晋人,曾作《闲居赋》;庾信《小园赋》中有“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题赠对象,并在内容上统摄了全诗。B.“楚水”自西方天际奔流而来,它的宏阔浩荡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隐喻。C.颔联对仗工整,且用“青山暮”和“碧树秋”的乐景衬托了诗人的惆怅。D.颈联勾勒出一幅宿雁惊、眠鸥飞的动人画卷,视野开阔,境界澄远。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诗2[2021山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过文登营①戚继光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谁将春色来残堞②,独有天风送短笳③。水落尚存秦代石④,潮来不见汉时槎⑤。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注】①文登营:明代设置在文登山的营卫。此诗是作者巡视山东半岛东部海防营地时所作。②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③笳:指军号。④秦代石:指秦始皇所立纪功之石。⑤槎:木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诗题,叙事写景,写作者乘船出海巡视海防及所见村落景象,表现了其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B.颔联紧承首联,描写春色掩映的城墙、海风吹送的军号声,既写出了军中特色,又将文登春色描写得悲壮辽阔。C.尾联抒发感慨,点破主题。遥远的海外还有许多国家对我国并不友好,因此不能忘记这些危险而虚度年华。D.本诗自然平易,不炫技巧,以情动人。作者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以及立志报国的雄心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诗3[2021江西高三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注】①回中:古地名。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离开京都。②前溪: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颔联以动衬静,诗人着重描写了牡丹为雨所败的景象:写急雨击花像玉盘上泪珠飞溅,又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诗人自叹。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的险恶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天气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瓣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尾联中,“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鲜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2.与诗人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分别加以简析。(6分)诗4[2021洛阳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北戍琅邪城①江孝嗣②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注】①琅邪城:东晋在今南京北所建。②江孝嗣:南北朝时南朝齐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北赴边城途中的典型情节和内心活动,刻画出一位戍边者形象。B.职责在身,诗人策马急赴戍所,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日落西山也毫无止歇之念。C.离家渐远,更兼路途辛苦,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D.诗歌最后以“安得”“谁能”两处反诘表明慷慨报国的志向,表情强烈。2.诗中人物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诗5[2021潍坊高三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长洲①怀古刘沧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藻②,风静寒塘花正开。【注】①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北。春秋时为吴王阖闾游猎之处。②藻:水草名,古人常采来以作祭祀之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莽原上野火烧尽草木,留下一地灰烬,显得荒凉空旷,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的景象。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