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超临界机组技术讲座).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3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锅炉(超临界机组技术讲座).doc

锅炉(超临界机组技术讲座).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讲主讲::庄文贤庄文贤..1.何为超临界压力及超临界参数2.超临界压力与亚临界压力的水和蒸汽的特性比较3.超临界机组的节能效果4.超临界机组的减排效果?水的临界压力:PLJ=22.115MPa;?临界压力下的相变点温度:t=374.12℃;?低于临界压力的蒸汽参数:称为亚临界或超高压、高压及中压;?高于临界压力的蒸汽参数:称为超临界、超超临界以及特超临界;?低于临界压力的水加热到饱和温度后产生蒸发,形成汽、水混合物共存,然后变成干蒸汽和过热蒸汽。?达到临界压力及超过临界压力后,水加热后达到相变温度时就立刻变成蒸汽,没有汽、水共存现象。蒸汽被进一步加热后变成过热蒸汽。?超临界压力下,过热蒸汽的密度高,也就是说比容小,因此,水冷壁和过热器的管子可以采用较小管径,有利于承受高的压力。我国火力发电蒸汽参数及装机容量的变化过程压力等级6MW中压50-100MW高压125MW超高压300MW亚临界600MW亚临界600MW超临界660MW超超临界1000MW超超临界特超临界汽压Mpa3.839.813.716.717.525.426.1527.4635汽温℃450540540/540540/540541/541(543/569)571/569605/603605/603650/650电厂效率%283232383940.5/414343.3~47厂用电率%76.5654.84.64.54.5发电煤耗g/kW·h>400365338314310295/290282278供电煤耗g/kW·h430390360330324312/308295290~250耗煤比较﹢32.7%﹢20.3%﹢11%﹢0.02%±0%(-3.7%)-4.9%-8.9%-10%-20%与亚临界机组相比,超临界机组可节煤5%,超超临界机组可节煤9%~10%;与亚临界机组相比,超临界机组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5%~10%;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平均煤耗为362g/kw.h,比国外先进国家高30~40g/kw.h,以我国火力发电量每年32亿kw.h计算,要比先进水平多消耗掉11200万标准煤,约合14500万吨普通烟煤。以每吨煤价500元计算,每年浪费掉725亿元。国家已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因此,发展超临界机组及关停中、小机组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国家规划到2010年我国火力发电平均煤耗降至355g/kw.h以下,到2020年再降到325g/kw.h以下,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不大力发展超临界机组和同时关停高耗、高排的落后机组,是根本达不到这个目标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较参数单位燃煤量CO2排放亚临界18MPa540℃/540℃t/year基准基准超临界25MPa540℃/565℃t/year-52000-120000超超临界27MPa580℃/600℃t/year-115000-270000特超临界35MPa700℃/720℃t/year-335000-780000..1.美国超临界技术的发展概况2.欧洲超临界技术的发展及特点3.前苏联(俄罗斯)超临界技术的发展4.日本的超临界技术5.超临界机组在中国的快速发展6.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的600MW、1000MW超临界锅炉从1957年美国第一台125MW超临界机组投入运行后,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是超临界机组发展的全盛时期,以美、苏、日、德为领军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为止,美国约有160台超临界机组,总容量约86000MW;前苏联(俄罗斯)有232台超临界机组,占全国发电量的40%;欧共体中以德国为主,还有意大利、丹麦等少数国家,目前欧洲约有60台超临界机组,但英、法二国没有超临界机组在本国运行;日本是后起之秀,目前约有100多台超临界机组在运行;韩国在90年代开始引进技术,目前约有18台500MW、800MW超临界机组。我们中国1991年第一台600MW超临界机组从瑞士引进,以后从俄罗斯、德国、日本、美国等共引进约20台超临界机组。从2003年开始,国产引进型600MW~1000MW机组陆续投入运行,至今投运国产引进型机组超过100台,正在安装和制造的约150台。其发展速度在世界绝无仅有。1.1.1.1957年第一台125MW超超临界机组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