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主席的影片--《走进毛泽东》。该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犹豫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一时之快···影片开头的湖光塔影、摇滚乐传达出一种新时代青年的情感,正如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不正和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吗?率真: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领袖,还是一位坦率而可爱的长者,与我们的爷爷没什么不同:游泳之后光着膀子同群众见面,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给客人让烟、布菜,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无畏: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他,说他是"暴君",一个连"咋不劈死毛泽东"都不放在心上的领袖,此等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又有哪位领导者能相提并论?听到农民吃苦就流泪,这岂是"暴君"做得出来的?真实的情况是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都是一位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民公仆。我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了真切的感悟。观众一次次的因片中的有趣情景而发笑,但当影片谢幕时,大家都在深思,还有人的眼中噙着泪光,确实,很久没有这样发人深省而感人的片子了。我读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感触颇深。这是在56、57年之交,部分城市和乡村发生了少数人闹事。毛泽东对此不是简单粗暴的处理,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他认为和敌我矛盾相比"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发展到对抗性的一面。"因此"要用民主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解决。"他还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现今,在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贫富分化问题、思想领域的腐朽文化侵蚀问题等等都比那个时代严重,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这些不稳定因素是发展的大敌。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毛主席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我们身边来说,毛主席提到"在青年学生中间......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青年学生比那个时代要受到更多的不良影响,毛主席的这些思想就显得越发珍贵。在经济领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各种经济成份之间以及各种经济成份内部。从纵向看,表现为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与企业、集体与个人、非公有制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的矛盾;从横向看,表现为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